第51页

伯邑考被带走之后,姬昌等自己的牢狱之灾等了足足一年。

这一年里面,他没有迎来自己的牢狱之灾,倒是迎来了一封封来自伯邑考的家书——家书被从朝歌捎来,书简篇幅有限,伯邑考从来不浪费多余时间在寒暄上,而是把笔墨都用在描写和感想上。

描写朝歌学校是多么的先进,什么时候也可以在西岐整一个,感叹他们的校长真是一个奇女子,又美又飒真是太厉害了,还准备举办什么“科举”。

最近的一封家书上赫然写着:我们什么时候也办一场看看。

伯邑考的来信上说,他们的校长叫做风凝——风凝这个名字,姬昌是没有听说过的。他甚至用这个名字占卜了一下,什么也算不出来。

当然,信上还有其他的内容:譬如朝歌如今发展怎样,譬如蓝庠里面新执教的一个道术方向的老师……

这封信最后是以一句话结尾的:校长说了,之后蓝庠也会招收贫民学生,殷商各地,处处会有学校。吾私以为:凡人可学道术,平民可学文化,吾等离天命更近一步。

伯邑考是离天命更近了。

可姬昌感觉自己离天命越来越远了。

“风凝”他算不出来到底是谁也就算了,就连这个“姜子牙”他也算不出来,只是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好像什么本应该存在的东西离他远去了。

而据伯邑考所说,朝歌的很多变化都归功于这个风凝。

最后还是大夫散宜生看出来了姬昌的在意,于是提姬昌说道:“不若派我们在朝歌的人探一下,这两个人是什么来历?”

对,姬昌在朝歌也有人。

诚然他造的是一个贤明的人设,但是这诸侯时代,就是再贤明的人也有一点点不流露于表面的心思。更何况,无论之后如何,随时在朝歌安排人,也是一种自保的好手段。

君不见东伯侯姜桓楚,就是在朝歌有人,所以才能在羑里也待得安安稳稳?

只是为了保险,姬昌从未直接和朝歌的线人联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