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经典款永不出错的原则,苏韵给他挑了一黑一灰两套西服——那捏着钱包的大大咧咧的姿态,要是再过几年,画面就完全如同快乐富婆包养小鲜肉……
拍戏存了点私房钱的汤姆倒是想自己付钱,但苏韵说7月她可能没空过来这边了,就当是提前送他生日礼物——于是汤姆思考了一会,才平静地收下:总比她下次又心血来潮,送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要来得好。
鞋子实用是实用,但是也确实“嘲讽”;至于那一支点读笔,则是其中花费的心思精神都太多太重,所以他至今都尚未能寻到合适又满意的回礼。
而且最重要的是,苏韵的生日在10月1号,据她自己说是和祖国的国庆节日同一天,那时全民放假普天同庆满街红旗……听起来很美好热闹,但10月时他还在学校没有放假,除了那次苏韵在洛杉矶拍戏所以才全家开车送去了生日蛋糕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寄生日贺卡和小礼物。
这年头交通昂贵也不算便利,认识的人分散在地球各处,所以苏韵对其他人也是这样的处置,反正有条件碰到了就多花点心思,没条件遇到就标配生日贺卡加小礼物一套。即便相隔千山万水,也尽量不会让人情联系冷却。
往日里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惯例操作,终止在汤姆的十四岁生日。
那一个万人为其欢呼的生日宴,那一支从两人认识的第一年就开始筹备的点读笔,配合着那一曲声韵悠扬的老歌……哪怕日后他见识经历过再多的盛大场面,都始终不及十四岁生日那天,万千灯火星点都无法匹敌的烟紫明眸。
以及,自此之后一直陪伴在身边的温言软语,带他破开重重云雾,遨游知识海洋……
苏韵现在按照这边过了生日才多加一岁的算法,现在是还未满十三岁,也就是说,还有一年多点的时间,让他能在这其中想出一个足够分量的、给苏韵十四岁生日的回礼。
“你在想什么?”坐在深红丝绒铺就的座椅上,苏韵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没什么。”汤姆摇摇头,“你猜,我们的电影会不会拿奖?”
“拿奖的几率很大,只是不知道,他们会给我们什么奖而已。”苏韵目光移回颁奖台那边,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康城国际电影节不比奥斯卡评奖时那数量庞大的评审团,每年就是一个连带评委会主席在内、成员加起来一共九个人的小团体,走的是精英化的评奖模式,因此在奖项的划分之中,就很容易陷入以评委的个人口味来决定奖项归属的独断结局。
像这类评委掌握评奖权力的场面,私心和分猪肉式的平均分配就成了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往往总是会出现本国导演力撑本国电影拿奖、评委不喜欢就尽力不让某个大热门拿奖的情况。
相比起吃大镬饭的奥斯卡,想要获奖就要靠背后各种各样的公关手段获取票数的方法;康城则是在片子质量过关的基础上,考验有没有评委喜欢你这部电影的运气。
而且喜欢你这部电影的评委最好还得足够强势,最好是能吵能闹,能以一己之力干翻其他人的那种超级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