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这个款型的手提电话在73年就已经开始在美国生产面世,不过前几年的技术还不咋的,而且只能在某几个地区架设了相关电话网,远远不如座机稳定好用,见识过智能手机的苏韵嫌它又贵又重功能又少,所以也没有搞一台到手。
当然,现在可就不同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在1975年时,确定了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后,北美那边就开始为本来罕见奢侈的移动电话做了投入商用的准备。
紧随美国步伐的东瀛得此信号,便也跟着开始在本土架设蜂窝移动电话网,首先的就是东京、京都之类的大城市——有了网信号好了,苏韵便赶紧趁着去美国的时候,花钱定制了一部大哥大。
哪怕如今只能在美国部分地区和东瀛的部分大城市用用,并且这玩意不比一块板砖轻多少,信号差时说不定还要像从前用那些关键时刻总不灵通的“小灵通”手机一样,爬树上墙登高找信号……但多少也是有了移动通讯的手段,有时需要紧急联系的时候,还是要方便很多。
苏韵折腾完大哥大,然后又捧起最新一期的《千面女郎》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个故事特别精彩又动人,除了更新速度让人不忍直视之外,真的是没有其它缺点了。
而且就故事题材而言,特别适合拍剧……拍剧?!
《千面女郎》确实不止动画化过,并且也出过真人剧!
对了,她现在不好拍电影而已,电视剧这里基本是受不到封禁令的限制啊!
她主演的电影虽然进不了台岛院线,兼且台岛那边控制了东南亚市场影响电影上映,所以没人敢尝试找她拍戏;但是电视剧,却是和电影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关联系而又沟壑分明的一条路:投资相对较少、要求不高、拍摄时间短、同样能在幕前出现只是换了载体……
最重要的是,电视剧不像电影那样,需要经过台岛那些人的审核认可才能上映,也不怕被翻版录影带搞得剧透到票房数据惨淡——拍完之后,只要找到合作的电视台上映,而相应地区的电视机只要能收得到这个台,她的戏就能出现在幕前!
现在的人们都认为免费的电视剧低人一等,但其实真正能赚钱又刷人气得人心的,却都是电视剧里有过经典角色的艺人。
免费只是电视剧免费了而已,相关的周边产业和人气急升之后的商业价值,这才是电视剧的赚钱之道和造星之本。
例如她印象里,tbb的阿姐汪宁诠就因为童年时的内陆出身,主演的电影入台时不愿意写那个劳什子悔过书和过去划清界限,而和她一样被台岛封禁不得入台,从此电影事业终结。
电影事业发展遇阻,但是汪宁诠就另辟途径找了电视的路子,在79年时与郑兆秋、赵夏诗合演的《楚留香》,在台引起巨大的轰动,收视率更是高达70这个惊人眼球的数字,形成一股热潮席卷整个台岛,好好地扬眉吐气了一次。
心随意转,苏韵立刻就有了将手里的《千面女郎》改编为电视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