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香江旧事 璨月蝶心 1460 字 2022-11-01

这年头的大陆别说农村, 就连城市里电视机也还是极其稀罕的玩意,能有电影下乡播放, 就已经是广大人民群众难得一见并且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当然听说了, 这电影就是洋人的那些影画戏是吗?”

“前些日子咱们队里那些知青, 就为去市里看第一场而争破了头, 就为了争那个什么电影解说员的位子!”

“这解说员是什么东西啊?”

“哪个什么东西,就是他们这些读过书的人先看, 看完了理清故事是怎么说的, 然后就在放电影的时候给我们讲明白这个故事说得是啥意思。”

“哎,这敢情好啊,我这种没读过书的人, 就怕看不懂那洋玩意!”

其实也不止是广大农民对“电影解说员”这一个名词颇感新鲜, 就连大城市不少人和应邀前去参加首轮播映的知青们对这个也是觉得新鲜极了:这不就是看电影吗?还需要有人像讲课一样揉碎了给别人说清楚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不是直接看就可以了?

殊不知, 想出这个方法的苏韵也是费煞了一番苦心。

现在大陆正处于动乱刚过百废俱兴的阶段,认字的人都不多,直接就这么把电影按照宣扬文化的政策下乡播映,多数时候只是让人看个热闹和新鲜,只能看到外面表面的繁华,而不是真正触及到“开眼看世界”这个核心。

到时候被误解曲解,说不定又是一次人们合力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的混乱,到头来反而弄巧成拙。

因此那时弄好了配音的苏韵,在电影于沪市和周边市镇开始第一轮播映时,提交了把周边农村的知识青年邀请过来看第一轮播映并且前期加设“电影解说员”一职的申请。

苏韵这种在首都挂了名的爱国艺人,又是曾经力援唐城以及主动提出了会把电影利润的一半捐出来作为灾后复兴建设资金的,再加上有政策的支持,这个申请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沪市这边在国庆后就已经开始播放,大城市平均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即使劳动人民当场看不太懂也会有旁边的知识分子为其解惑,苏韵伪装着去看了几场,所以并不太担心大城市的电影播映情况。

唯独是平均知识水平目前相对偏低的农村,让她很是注重电影下乡播映的情况。

临近年关又有政策支持,在农村地方的电影票价要比大城市通用的一毛钱左右的票价要低,视当地农村的情况而逐步调整:有大礼堂的富裕村子票价在3-5分钱左右,只是提着机子随地拉起的露天剧场就相应地在1-2分钱的价格,6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免票。

每次电影的播映还会按要求搭配两个知识青年作为电影解说员,算入工作经验——这时候“知青”这个名词也快将要成为历史,分批回城的消息让他们充满了新的希望,但如何判定先后顺序,是许多地方的一个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