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李容芳有些好笑:老爹就是别扭,明明心里高兴的不行,面上还非得埋汰几句。

“不过话说回来,子尚这次能护驾成功,真是多亏了原先在外闯荡的经历。不仅对边境的山川地势、民情风俗了如指掌,武艺还高超。吴大人一行人被土匪围困时,他一马当先,带领队伍冲出重围,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回京后陛下必定重重有赏!”

李老太爷对李容芳的欣喜不置可否,只摘下眼镜命人放进屋内。

李容芳忙问:“爹,您不再看看吴大人那封信?”

李老太爷将信交给李容芳,“临行前我特地拜托过吴道怜,让他对子尚多加看顾。如今出了这档子事,想来信中都是夸奖子尚的客套话,也没什么可看的。”

李容芳拆开一看,不由得十分钦佩,“爹,您真是料事如神!信中的确都是夸赞子尚之言。”

李老太爷摆摆手,“什么料事如神,不过活的比旁人长些,看的东西多了,自然也就有些无用的经验在身上。”

话毕,抬眼看向李容芳,“吃过了?”

李容芳赔笑,“没呢。我才一坐下送信的人就到了府上,想着爹您一向牵挂子尚,这不,收到信我就立马赶了过来。”

李老太爷嘟囔了一句“你倒挺有孝心”,就吩咐李容芳坐下与他一同用中午饭。

爷俩儿难得一块吃饭,吃着吃着就聊起了天,说到近期京城发生的重磅新闻,那就不得不提到晋成公主之死。

话说这晋成公主薨逝后,肚子里的孩子倒是被抢救过来,是个孱弱的女婴。眼看就要养不活,连晋成公主的夫家都要放弃,偏谢皇后不信邪,不顾礼数规矩将那女婴接进宫亲自照料。也是那孩子命不该绝,竟生生挺了过来,谢皇后则因操劳过度病倒在床。

至于期间皇后与康妃的纠缠,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皇亲国戚却是有所耳闻的,毕竟当初闹的阵仗那么大,想捂的密不透风也难。

李容芳自然也是知晓实情那批人之一,思及此,感慨非常,“也是一报还一报。当初二公主比大皇子早了一个月出生,虽说咱们后来知道康妃娘娘怀的是女儿,可当时并不知晓。康妃娘娘又是文桓太后的侄女,即便那时太后已仙逝,秦家也被灭了族,可太后本人的影响力依旧如日中天,这要真让她生下长子,继承大统还不一定是谁。只是可怜了大公主……做了上一代斗争的牺牲品。”

李老太爷夹了一筷子米饭,闻言,冷哼道:“根上传下来的心狠,姑姑是那样,侄女自然不遑多让。”

傍晚时分,林府。

林家三口人正其乐融融吃着晚饭,桌上的菜肴是不同以往的精致、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