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苏清之作为庇护, 王博这位狗大户,定然能够很好的在京城待下去。不说其他, 最起码不会被人刻意的刁难。士农工商, 哪怕是灵异的古代位面, 商人都处于社会的底层, 生活富足也是如此。
就苏清之知晓的,一般商户人都喜欢做投资,比如说以翁婿的方式资助贫穷学子,妄想贫穷学子考中后,带着他们一起鸡犬升天。
当然了,这样的投资,赌的人品,看中的读书人女婿,人品不好,什么投资都会成空。
苏清之呢,也是有大把的商户想投资他。
但是吧,苏清之从来都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主儿,他觉得与其牺牲婚姻换取优越的读书环境,还不如交好金主爸爸,王博给的,苏清之更接受得心安理得。
是朋友,也是可以等价交换的。
苏清之又不是只索取不付出。
这回上京,苏清之是准备去翰林院报道。因此并没有纯粹靠两条腿走,而是坐的马车。
是王博家的马车。
准备了两辆,一辆女眷坐,一辆则是苏清之和王博同坐。
很快,马车驶离了老家,沿着官道一路向北。
此时的天气很好,赞一句枫叶红似朝阳也不为过。过了两天,马车抵达一处县城,稍作休整,就继续上路。临近天黑的时候,路过一间茶寮。
王博闹着口渴,一行人就停下,进了茶寮。
茶寮的生意很冷清,有一对看起来像是祖孙的女子在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