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这么开始了,女主角要搞明白到底是谁送的玫瑰,而男主角则忙着证明自己才是那个送玫瑰的人。”
“这期间男女主角之间的对手戏,可以说甜度满分,吃醋吵架和好轮着来,幼稚但真实,纯粹且美好。”
“结局似乎更美好,男女主角最终解除误会在一起,青梅竹马终成眷属。”
“但是呢,我之前也说了,这电影是个bad endg。”
“这就不得不解释一下‘我伫立桥头’这个片名的出处,这是德国诗人尼采的一首诗。”
“该诗创作于一八□□年,这一年尼采的朋友奥维尔克来到都灵,把精神病发作的尼采接回家乡。途中,这个疯子即兴创作了这首《我伫立桥头》,这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绝唱。”
“正如他在幻想中找到知心朋友一样,尼采在疯狂中找到了宁静的幸福。”
“精神病,疯子,幻想,绝唱……这一切同样适用于电影女主。”
“这部电影充斥了太多的细节——女主角安妮·简每天早上路过男主角家门口,镜头扫过杂乱荒凉的花园;女主角家人唯一一次模棱两可地提到男主家,却说他们早在一年前就搬家了。”
“学校里,男主每次出场,从来都是一个人,他也从来只和女主说话。”
“以及电影一开场,那个始终没有暴露正脸的身影和那只掉在地上的玫瑰。”
“为什么女主角第一个镜头是在浴室?!”
“答案不言而喻——”
“因为电影开场手持玫瑰的人,根本不是男主,而是女主自己啊!”
“送玫瑰的时候淋了雨,所以要洗澡!”
“这就是电影开场,天气设置成雨天的意义。”
“那么,自己给自己送玫瑰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答案是一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