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距离秦国太近。

这直接导致秦国一旦打定主意攻打各国,首要就是解决韩国。

除非秦国准备像对卫国那样,将整个国家一直留下来。

当然,这种可能基本不存在。

卫国安分,在战国后期基本销声匿迹,甚至被灭了一次国,还是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之后就成了秦国的属国。

与魏国、韩国不同,卫国是心甘情愿的。

所以秦国一旦有所移动,韩国上下必然心生惧意,并将因此作出反应,不管好与坏。

最后可能的就是王秦国送人。

毕竟,这是韩国传统。

赵馨想了想,开口道:“为了保险,不如直接向韩国讨要?”

嬴政拒绝了这个提议:“向韩国讨要郑国还可行,以韩国上下以往的做法,想必不会有任何人反对。但韩非不太可能,虽然他由于结巴而不受重视,但他确实有才,且是韩国王室。”

韩非的才华哪怕是瞧不起他的韩国人,也心知肚明,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想到将人送到秦国执行“弱秦存韩”这个计划的时候,将韩非送到秦国。

哪怕其中有一定原因是,嬴政本人对韩非心有仰慕。

但若是送到秦国执行计划的韩非没有真材实料,不但计划没可能完成,也极可能激怒嬴政。

韩国不可能每个人都不识货——

别忘了,楚汉之争时大放异彩的张良,可是韩国人。张良一家子,也是韩国难得有几分清醒的贵族。

若是直接向韩国要人,韩国可不一定会愿意了。

毕竟自愿与被迫送人,差别可太大了。

若是一个处理不好,韩国指不定就一改对韩非的态度,让其开始接触权利,改变韩国如今困境了。

理是这个理,但……

赵馨奇怪地看向嬴政:“你刚才不是说,韩非可以不要,郑国才是非要不可的人才?”

嬴政创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体制的背后,其实也有韩非的影子。

他是真的有才。

明明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却预见了集权统治的几个威胁:比如后宫外戚,比如权臣内宦……

孤家寡人,其实也是韩非的理论之一。

之后几千年历史,验证了韩非的理论。

但嬴政之前那话赵馨并不觉得不妥,也是因为韩非死的时候,他的许多理论研究,确实已经都告诉了嬴政。

可如今……

嬴政眼神飘忽一瞬,答道:“在没选择的情况下,当然是要郑国不要韩非,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当然是两个都要!”

赵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