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AU,师生年上
刘·套路王·启和王·专业看破不说破·磊
=========================
王磊其实不是他的直系导师。
他和他的导师连朋友都算不上,只能说是普通同事,甚至两个人间还牵扯到派系倾轧等等说法。每次刘启靠在琴房的窗帘内侧等着王磊从林荫道的树荫下经过,他脑子里就会乱七八糟地跑弹幕一样滚出种种说法。
在音乐学院,学生和导师过从甚密倒不是件稀奇的事。毕竟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学校是织就关系网最容易的地方,尤其对学生来说好处更多。但不论怎样,过从甚密致使落人口实这一点是肯定的,特别是当两个人毫不遮掩的时候。
按理说他们连面都不会见——他学的专业和他教的专业相去甚远,连选修课都不在同一个分类下。但感谢Tim这个公益活动狂魔和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心,刘启第一次当面见到这位隔壁学院的古琴老师,是在一场面对特许学校的音乐会结束以后。
即使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没多少人能达到独立演出的标准。合唱团礼节性唱诵,钢琴礼节性伴奏,观众礼节性鼓掌——有时候还得腾出手捂一会耳朵:唢呐太吵了。刘启从他的小提琴独奏结束之后就在一边找了个位置坐下。太吵了,况且离舞台太近,他甚至想提前走。
王磊就是这时候登台的。
那不是什么惊鸿一瞥的亮相——一个短发的年轻男人,怀里抱着一台琴。主持人下台和王磊上台之间的转场中台下有些微小的骚动:他们习惯了影视剧作品中青衫长发的公子,没想到现实里是身着衬衫和牛仔裤的男人。
后台人员为他固定好话筒,他拨弦试音。刘启微微向前靠了靠身体,他的手长得真好,不太像这个年龄——他起码二十七八岁了吧?可他的手指白皙、匀称、修长。一盏浅黄色的射灯打在他头顶,在琴上投下一片不规则的阴影。
但那是怎样的音乐?一时间,刘启觉得时间停止了,淙淙的琴音就是一切。它让人想起魏晋文人的风骨和魏晋的竹,一个胜一个的绝世独立,不知何时就会羽化登仙。他的气质与古琴产生了独特的契合,是男人完全掌握了这台琴,而非琴在束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