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么和你说吧,咱们班里一半女生喜欢方豫,另一半女生喜欢张坎。他们啊,一个狠,一个冷。”同桌说道。

冷?想到那天他帮我的情形,看来同桌的情报不是全准确。

“我觉得张坎不是很冷啊。”

“他还不冷啊。”同桌惊讶地说道,“他平时的话超级少,你知不知道!”

确实在方豫面前,张坎显得沉默寡言,但我认为这只是方豫太贫的缘故。

“那你呢,喜欢谁?”我转换话题,继续问道。

“我嘛。”她不怀好意地笑道,“希望他们互相喜欢。”

而我同班上近一半的女生相同,懵懂的心动是源于张坎,那个笑时如骄阳,走过似春风的男孩。

柳镇是一座南方小镇,这里的人世代以捕鱼为生,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劳动力下海经商,留下一群孩子与老人留守在这片土地。老人们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导致此处的普通话教育进展“缓慢”。哪怕学校里四处贴着“请说普通话”的标语,仍挡不住大家只要下课便用方言交流的习惯。我自小跟随爸妈在北京长大,虽然听得懂,会说的却不多,偶尔过年回家时才会学几句吉祥话说给家里的老人听。

于是,不会说方言成为了我难以融入班级的首要难关,而我标准的普通话却引起老师的注意,在读过一篇朱自清的《春》后,语文老师决定让我成为早读时间的领读员。

众矢之的,这是当时我的处境。从小到大,我已经习惯了平平无奇。语文老师突如其来的欣赏,令好不容易熬过转学新鲜期的我,再次成为全班瞩目的焦点,而这样的焦点一做就是一年。

我是个很少说不的人,沉默的痛苦于老师看来是默许,于他人眼中是无声的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