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曹操哈哈大笑,分明在重病中,却笑得中气十足。
曹丕一颗心悬到极致。
曹操很快停下笑,急剧地喘息了几声。曹丕即便因此生出几分关切,却更担心曹操做出不可挽回的决定。他一声不吭地盯着曹操,被竭力平复的心跳声竟越跳越快。
最终,在临界阈值的那一刻,曹操终于开了口。
“如果孤给你个机会——一个决定继任人的机会,你会在孤的众多儿子中挑选哪一个继承魏公之位?”
不是“你觉得哪个合适”,“你会给怎样的参考”,而是明明白白的决定与选择,俨然一个怎么答都会送命的送命题。
郑平抬眸看向曹操,曹操也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等待他的回答。
郑平不答反问:“若丞相有朝一日能实现秦皇之愿,寻得长生不老药,但献药的道士言明服此药后须得立即自尽,否则此药无效。丞相当如何选择?”
曹操皱眉道:“我怎知此药是否是真的长生药,若自尽后此药无用,孤岂不像个笑话,白死了一遭?”
郑平道:“那便是了。”
在题干本身就缺乏意义的情况下,纠结答案未免荒诞。
曹操读出郑平的言下之意,心绪百转,不再为难他,推说自己乏了,让曹丕留下,命人引郑平出去。
郑平离开前,对曹操似有意似无意地道:
“华花郎(蒲公英)结子(籽),不管最终落于何处土壤,总是希望子孙能落根于安稳之处,不受动荡余波。丞相心明如镜,定能为子孙留下安宁。”
曹操面色骤变,阴晴不定地盯着郑平离去的背影。他几次想将藏在袖中的玉玦摔掷于地,发出暗令,却又死死攒在手心。
最终,他扬起手,示意藏在暗中的刀斧手不要轻举妄动,任郑平离开。
如果他能用健康的身体多撑几年,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挑选、培育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可以一步步除去对大业有碍的名士将臣。
可他列好了完整的计划,唯独没想到自己身上的暗疾会突然发作,病情渐重。
他现存的儿子最大也只有二十多岁,虽可独当一面,对上世家大族那些老狐狸终究差了一些。
而少年不输成人之智,自幼便绝顶聪慧、通透过人的曹冲并无向上之志,曹操到底没法狠下心,不顾曹冲的意愿将他推入荆棘洪流中。
思来想去,综合性格与才能,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有着少年心性,又不失沉稳与野心的曹丕。
他欲立曹丕为嗣子,在力不从心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铺平道路。本身重量足够,对曹丕有救命之恩,影响力深重的郑平该如何安排——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