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等等法国那边的动静,再酌情行事。
好赚钱的奢侈品工业计划只能押后,还是关注本土的民生民用吧。
玛丽写写画画,给自己定下一条基本规矩:首先,决不能轻易加税,增加平民的负担。
倒不是女王追求仁慈善良。而是,以苏格兰区区六十万人口,和那落后的生产力,即使“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也弄不到多少真金白银。所以,维持目前的税务和劳役标准,甚至有所减轻,以保证民心稳定,才是正道。
不过,要是生产水平发展了,按照比例,税收自然水涨船高。而且,生产力提高带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君的收入也会因此提升。
因此,她还是要设法提升技术,带领民众脱贫致富呢。
民以食为天。尽管高地不适合搞种植,苏格兰的农业也不能轻易放弃。毕竟,比起本地传统的畜牧业和渔业,农耕有更多进步空间,也有希望养活更多人口。
玛丽征求了梅特兰德的意见,圈下爱丁堡附近的一片地,请来几个当地“专家”指导起了农活。这些专家受到女王的接见,并同她讨论了不少“很接地气”的问题——
“我们不需要像英格兰那样圈地养羊。我们本就以牧业为主……”
“畜牧收益的确比不上农耕。所以,只要这边气候条件和土地状况能接受,加大耕作比例倒也可行……如您所言,充分利用。”
“此番引进的蛇麻草,作为酿啤酒的原料,前景应当不错!就是,怎么如英格兰那样扩大生产,还需要细细考量。”
“泥灰土肥料?是的,我们曾在一些地方试验过,让休耕地和农作地的转换速率更快,显著提高产量。”
“紫云英?哦,您指的是这种植物……可以提升肥力,适合与牧草一道轮种?那确实值得推广……哦,它的花朵还产蜜?兼顾养蜂这种,如您所言,值得尝试。”
玛丽不好解释豆科植物如何固氮、轮作堆肥的种种原理。于是,她假借了“自东方传播”的名义,又以女王身份下命令,要“专家们”在她的试验田上精耕细作,预备来年将技术普及全境。
英格兰农业家托马斯图塞的《务农五百要诀》,她先前已购置多份,且预备自家也狠狠印刷(无授权的,汗)几版,将择期颁发给乡村教士,让他们好好教农民干活。
说来,这些教士们……宗教问题,才真令玛丽头痛呢。
罗马天主教,其存在已有千年历史。最开始是个非法组织,后面却渐渐为统治者所接纳,成为国教。而罗马帝国(特指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宗教以其特有的能量,驯化了诸多占地为王的蛮族。而教皇,也就逐步取代世俗君王和领主,成为西欧的最高统治者。
期间,尽管教权和王权作了无数次斗争;但总体来说,罗马教廷还是占着大义之名,据有绝对的权威。
天主教统治的区域是如此辽阔,如果它们称作铁板一块,那并不是真相。然而,总体来说,明面上,大家都“必须遵守”最高领导的教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