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税似乎于君主没有额外负担,但会使民众压力陡增;若有不慎,甚至可能把平民逼上绝路。所以,必须要靠三级会议、在英格兰是议会,来调控、维持一定程度的平衡。”
“借债,有时相对便捷,但偿还并不容易。在没有开发新财源的情况下,搞不好债务雪球就越滚越大。我们现有的制度中,决定战争和借款事宜、以及还款的财源、权限管理,都集中在国王手中,三级会议和高等法院几乎不能形成制约。因此,借款总被视作君主个人行为,其所有压力,都最终落到君主独个身上。”
“若想压力分摊,就要接受有效制衡。如战争,及其他重大决定,不该任由君主一时起意;唯有如此,‘国债’才能成为‘国民的债务’,而非‘国王的债务’。”
“总结起来,国家之财政,就是要多开源、慎节流,严谨对待战争。”
“尤其战争,需要特别慎重。”
看着对面三十好几的弗朗索瓦,如中学生一般专注的听课模样,玛丽会心一笑。
“所以,我认为,日后,若涉及大型融资,都应争取国民会议的同意和担保;必要时,其抵押品——无论是某征税权或领地财产——就委托国民会议来管理控制。”
弗朗索瓦一世及亨利二世前期,给政府借款担保和管理的第三方,是巴黎市政厅和里昂银行家们组成的“辛迪加”。然而国家财政一直欠佳,1558年国王甚至夺回了作抵押的税收和财产,强行债务违约。直到亨利二世去世前几年,资金变得宽裕,才在王储夫妇劝导、洛林红衣主教及大法官斡旋下,把那笔账“抹平”,双方达成和解。
作为有幸当上国君的穿越女,玛丽的理想日益膨胀,目标逐渐远大。财政乃庶政之母。借着谈财政,玛丽期望,和另一位专;;制国王论证,该如何将王权放置到适当的监管、制衡机构中去——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形成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统治结构。
历史上的法国,这一点做得很不好,所以后来才会有那样惨烈、动荡的大革命。如今,作为法兰西的王后,玛丽越来越有主人翁意识,也就希望这个国家,这个王室,少踩几个坑吧。
唉,她的现代经济学知识,其实也就半瓶子醋;但重点大概不会偏;拿到这年代来指点江山,宏观上……勉强凑合吧。
但小书房内的听众,仿佛都被她给唬住了。
呵,要是御前会议上,大家也都是这种表现,她会更有成就感的。
不过,最重要的人就在这儿——且看弗朗索瓦的反应,他这一回也很认真的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