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这个时代!
东瀛极度排外,十分讨厌西洋人,却认国朝为宗主国,也只有国朝和三韩、琉球的船只能在东瀛沿海靠岸。东瀛国土狭小,出产不多,却拥有着丰沛的人口,偏偏各地大名互相征伐不休。
妙玉看中的就是他们丰沛的人口。
被使用过无数次又被证明过无数次可行的策略再度被拿了出来。
靖海王如获至宝。
如果说靖海王从经济和财富的角度看重东洋的话,那么妙玉就更侧重于政治的角度了。既然是政治的角度,那么一时的财富损失,妙玉根本就不在乎。
东瀛的武士们成了妙玉的仆从军,温柔恭顺又吃苦耐劳的东瀛女人又成了许多国朝海外势力范围的主要劳动力。
没办法,谁让国人愿意漂洋过海、背井离乡的人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妙玉越来越不喜欢砍人家脑袋了。
她喜欢流放。尤其是被她抄家问罪的官宦家庭,无论男人女人,她都喜欢流放,然后送到海外去教导倭人和海外土著说汉语写汉字。
原因跟世人想象的完全不同,却导致了就连她的政敌都说不出她残忍的话来。
没错,妙玉的仁慈之名,再一次响彻大江南北。
第131章
也就是这一年, 太上皇不好了。
当年太上皇就是因为中风了,写字手老是抖,已经隐瞒不住了,这才不得不禅位给儿子, 自己做了太上皇。可即便做了太上皇, 他依旧不肯放下手里的权力, 处处给皇帝掣肘, 让皇帝步履维艰,这才有了妙玉的崛起。
太上皇顺风顺水过了大半辈子,最后栽在自己的亲孙女头上, 多年来一直郁闷烦躁。偏偏他自己也知道, 妙玉是为了家国天下。他不爽的是, 妙玉赫然把他视为家国天下的对立面。
越是上了年纪, 越是固执, 即便明知道对国家、对江山社稷有利, 但是太上皇就是看妙玉不顺眼。
所以不久后的某次宫廷宴会, 太上皇忽然叹息一声, 说皇帝子嗣单薄,三位皇子被圈禁着, 未免孤单可怜。
皇帝装听不懂, 道:“父皇既然这样说了, 那就赐几个宫人过去吧。他们别的不行, 为皇家开支散叶却是可以的。”
太上皇当时就不高兴了, 只是眼前到底是皇帝, 而且自己也不是那个大权在握的天下之主了。
太上皇便道:“既然如此,那朕也该表示表示。”
然后就让人预备礼物给孙子孙女。不止是被圈禁中的三位皇子,就连圈禁在平安州的义忠郡王也得了许多赏赐。
而在这些赏赐之中, 妙玉仅得一枚铜钱,就十足地引人注目了。
当时的宴会就跟被三九寒冬的北风刮过一样,气氛一下子凝成了冰。
妙玉倒是大大方方地起身,拜谢太上皇:“孙女谢过皇祖父的赏识。”
太上皇道:“朕何曾赏识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