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应了那一句诗:况当受明礼,不合再嫁人。[1]

覃州在湘水之滨,荀家三年给她一封书信,她无父无母无至亲,这一切的都应了她曾经看过的一首闺怨诗《长相思》。

她忍不住开心一笑,手中一抖,一根竹签掉落。她收回神,低头捡起来,是第一十九签。

杭瑞走过来扶她起身,陪她去解签,望着杭瑞,她心里莫名轻松了许多。

恰好二夫人和二娘子刚解完签,瞧见杭瑞在感到意外,继而两人相视会意一笑,到了声在寺外等她先走了。

唐小诗将签递给大师。

大师询问了她几个问题后,笑道:“若求姻缘,此乃上上签。”

“不会吧?”她心里惊愕差点脱口而出。圆钱卡在砖缝立起来,随便摇支签又是上上签。

大师将签语给她一一详解,她面上笑着,心里却叹气:真的是天意!

旁边的杭瑞乐得笑了起来。

离开大殿,他笑着道:“既然天定良缘,我们就应天而为。”

她斜了他一眼,急匆匆离开。

杭瑞得意笑着跟着后面。

回到杭府后,杭瑞便当着唐小诗的面向父母和杭太公杭老夫人提出娶她,长辈均是乐见其成,自然没有异议。唐小诗这次没有再含糊过去,道了句:“全凭外翁外婆做主。”

这件事当场便定下了。

几个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姊妹惊讶万分,纷纷怪她瞒着她们。

杭二娘子出阁后,杭家的人便将她与杭瑞的亲事提上日程。

十一月十六,黄道吉日,他们在杭府举行了婚礼。

前院宾客如潮,沸反盈天。拜过堂后,杭瑞刚送她到新房就被其郎君给叫了去。

唐小诗坐在新房,隔着重重院落屋宇还能听到前院的嘈杂。

薇儿从外面匆匆进来,走到她身边,小声道:“奴婢刚刚瞧见荀二郎了。”

她大惊,两日前穆家的人过来时,她与穆大郎见了一面,穆大郎和她提到了荀二郎,只道他自去年伤好之后便去了覃州,再未回京。他怎么可能来荷州?

“你可是看错了?”

薇儿气哼一声:“他就是化成灰奴婢也认得。刚刚娘子与二郎君拜堂的时候,他就站在堂门前的宾客中,虽然改了装束,但是那张脸奴婢一眼就瞧出来了。刚刚奴婢便是跟着他,他似乎一个人来的,观礼后就离府了,没有留下来宴饮。”

他是没有脸面留下来,杭瑞若是知道他来,也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