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生的菊”,灌溉营养液 +2 2019-02-06 23:23:50

读者“小小藍”,灌溉营养液 +1 2019-02-06 23:20:29

第65章

安文殊是一个好奇心非常、非常、非常强, 强到尹武荣时不时吐槽她最多三岁, 还非常认真的想过, 跟这么个傻子玩,还不如拆伙。知道安文殊好奇心很强的有两个人,一个尹武荣, 一个是金在中, 两人对这点都是抱着太幼稚的想法,区别不过是后者觉得幼稚的可爱。

安文殊如果看待自己的好奇心呢?那是她立身的根本, 就像她说, 她靠那双眼睛活着一样, 她所有被周围的人夸赞的所谓聪慧,都源自于她旺盛的好奇心。很多人忽视好奇心的重要性, 但仔细看看周围认为聪明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多半都是好奇心旺盛的人。

有一个不算常识但确实应该被宣扬的知识点是,好奇心和食欲、性|欲一样, 是人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欲望。食欲让人不会饥饿致死, 性|欲让族群繁衍,而好奇心是人之所以进化成现在的食物链顶端的最重要的原因。

负责好奇心的脑内区域同时是负责奖励机制的区块,为了让大脑产生奖励人的好奇心无穷无尽。好奇心促使我们学习, 好奇心让人类从出生的那一秒,就自动变成一部被好奇心驱动的终身学习机器。

看起来好像不太合理,因为这要是真的, 怎么会有学渣,很多人都讨厌学习才会变成学渣。这个理解有本质上的错误, 因为被好奇心驱动学习是本能,但学习知识使用的记忆知识的方式,是违背大脑特点的。两个行为冲突。

饥饿时大脑会下达进食的指令,那是食欲,学习是相同的道理,对知识的饥饿就是求知欲诞生的原因。大多数人被灌输应该要学习,但并没有对知识产生求知欲,那就让学习变成了强迫记忆,接着就是强迫学习。

大脑讨厌这样的事情,人就会讨厌,学渣就这么诞生了。我们无法通过强迫记忆来学习知识,只能通过各种例子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模型,而那些被归纳总结的例子,就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故事。

故事之所以没有任何人讨厌,春秋时期的纵横家,现代的演说家都是在故事里宣扬自己的观念,就是因为,人本能的会从故事里吸取知识,而求知欲是一切本能的出发点,所以,故事是不败的洗脑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大部分人认为,年纪大了,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都会衰退,这是不可逆的。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和时间或许有关,但绝对不是直接关系。人一旦没有好奇心,奖励机制崩溃,人对世界就没有欲望了,那就根本不会有活着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