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的衰退恰恰犹豫人对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固执心态,我所学的已经够用了,我现在的日子还不错,我过的还行。求知,学习?何必呢。大脑不喜欢常规的学习方法,它只喜欢听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
别认为这只是大众的观点,高学历尤其是在某个领域成为大拿的人,也会因为对现有知识点的掌握力度过高,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以不自觉的扼杀了好奇心,因为自觉那些自己都懂,还学什么。
好奇心有两个最大的敌人,固执心和权威思维,固执心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对新知识的不信任,这东西没什么用,学了更没用,浪费时间;以及,这东西我懂了,不就是那个什么什么吗,懂了懂了,不再关注。
固执心和好奇心是天生的,好奇让神农尝百草,固执让人警惕好奇心害死猫,两者天然对立,都是为了让人能活下去而诞生的。权威思维不一样,那是现代的社会环境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所引发的。
权威思维,是指人们看到新的不了解的知识点,就相信一定有一本书,一个权威机构,一个行业大拿所发表的所有观点,并且由于对权威的信任,导致自我学习被搁浅,更没有好奇心被发扬的机会。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学生思维。
一个天生的宿敌固执心,一个后天培养的对手权威思维,都是让好奇心逐渐消退,甚至被杀死的原因。也是太多人群变成了羊群的理由,因为好奇心消亡,人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
但世界上有非常、非常、非常少的一群人,对世界保持着稚童般的好奇心,那些人被称之为天才都是低估了,他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嗯,就是这么不要脸,但很可惜,安文殊大概顶多也就是祸乱的制造者。
上述关于好奇心的一切不是在描述安文殊有多特别,当然她确实很特别,但主要目的是在说,好奇心是人的本能。任何人都一样,它会被压制,但也随时会被挑动起来。
孔刘对安文殊最初的关注就来自于,他这个年纪已经被消耗了很多的好奇心。他没办法不对安文殊好奇,不管是出于职业,还是出于男性,甚至出于人性,他都会好奇。好奇是一切感情的开始,因为好奇让人关注另一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
两人相识的情景实在不太好,在那样的情况下让孔刘喜欢上安文殊是不可能的,他又不是有特殊的性|癖好。孔刘第一次见安文殊,至少他认为是第一次见,按照灵魂的角度确实也是第一次的双方见面,那时他想的最多是要怎么补偿对方。
因为自己做错了,不管经纪人说的那些可能是否真实,安文殊是不是故意接近,有一点可以确定,他做错了,错了就要认。所以那时孔刘不好奇,只是歉疚,那么小的孩子,93年生,都未成年,他都能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