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开始出声催促,荀彧高声道:“徐庶所得正确”。
徐庶闻声作揖,好整以暇地与郭瑾对坐而望。
荀彧继续道:“郭瑾所得亦为正确,但郭家小郎未用算筹,却以诗作解,给出通论。”
徐庶的世界观似乎有所撕裂,再顾不得什么君子仪态,只上前拿过郭瑾的答案,顺口读出。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甘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诗句末尾,龙飞凤舞写出最终答案——“伍拾又叁”。
听见徐庶口中的算法诗,周遭围观的士子皆动脑反推,果不其然,答案简单明了。
转瞬间语声哗然,徐庶面色微红,一时不知如何驳斥,生怕自己一问,对方就连那一盏茶的功夫,也不过是在辞让自己。
郭瑾:“……”有这么明显吗?
为防结果太过随机,荀绲再出一题,题面难度瞬间扩大数倍,本以为郭家小郎必会费些功夫,再不济总要取出算筹推演一番。谁知徐庶仍在焦头推算,郭家小郎便已直接落笔作答,由答案反推,毫无疏漏。
众人皆异,素闻郭公有佳郎,果真非虚也。
徐庶见郭瑾须臾之间便将答案付于笔尖,而自己脑中却尚无思路、一团乱麻,不由面红耳热,只上前并袖一揖,憾然道:“是庶学艺不精,献丑了。”
郭瑾忙拢袖对揖:“鹦鹉好音、黄鹂善歌,本各有专长,何堪相拟乎?”
你我如同鹦鹉与黄鹂,特长不一,比试结果本就没有什么可参考性。
徐庶听出郭瑾的弦外之音,一时羞悔参半,忙匆匆作揖而别。
郭瑾想起如今名士皆好胜,愈挫愈勇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生怕有人跃跃欲试再找自己切磋,郭瑾亦冲二龙先生并袖长揖,托口尿遁而去。
瞧着黛衣少年稳步离去的背影,荀绲朝众人慨叹道:“此人乃郭公之后,却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今日博得头筹,竟神色惶惶,唯恐有失君子之风,如此麒凤兰芝,无愧‘田间郭郎’之称。”
众人皆以为然。
作者有话要说:郭瑾:……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狗头)
解释一下下——
①因为丝绸之路的缘故,茶叶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哦。
②茶会/茶宴早在三国东吴时期便有过相关记载,但并不算正式,真正的茶宴应该是兴于唐代,大家一定要分清小说和历史吼!
③本章应用的数学原理,学称“中国剩余定理”,也称“孙子定理”。计算过程又叫求“模逆”运算,有兴趣的小可爱们可以了解一下吼~
④文中的解题诗/口诀,源自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1593年)。
第19章 荀氏茶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