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反向输出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4084 字 9个月前

“回殿下,明岁开设官学的省份分别是四川、云南、交趾、贵州、广西、广东、旧港、朵甘七省,工部共建设官学五千四百所,基本能在冬月投入使用。”

周延儒还是那副德行,戳一下动一下,坚决不谈工部以外的事情,但又透露了足够多的情报。

官学的建设,基本上是五百人到一千人的规模,而五千四百所,也就代表了最少会有二百七十万到五百四十万学子入学。

按照每三十个学子一个教习来看,今年大明最少要投入十八万教习,增加二百多万两支出。

他句句不提官学司的事情,但却又将官学司的基本情况说了出来。

能猜到是朱由检的本事,猜不到就是和他没关系。

朱由检算了算,这七省的汉家人口是两千二百万左右,二百七十万到五百四十万学子,基本就占据了八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差不多能满足基础教育了。

算上北方已经实施基础教育的一京六省,眼下大明的两京二十三省里,已经有一京十三省实施基础教育,剩下的十个省里,除了关外三省,其它七个省基本都是人口大省。

这其中又以江南的一京二省人口最多,一省顶北方六省,西南七省。

因此对于这些省份,只能慢慢来。

算下来,这十个省,估计还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官学的推广,而推广之后,就是朱由检对士绅掘根的时候了。

“明岁的官学修建,工部准备怎么计划”

想到了可以掘士绅的根,朱由检将目光放到了周延儒身上,周延儒感受到目光,又听到了询问,一时间也回礼道

“正准备询问殿下,明岁的官学该如何计划”

周延儒是不会自己主张在任意一个省修建官学的,因为谁主张,谁就要被当地的士绅仇视。

他想做沉一贯,而不是张居正

“承恩,去传毕自严、成德来。”

“奴婢领命”

朱由检早就料到了周延儒会推脱,因此他向王承恩吩咐了起来,并与周延儒讨论起了别的。

“铁路的建设如何了工期是延误还是加快”

朱由检低头处理起了奏疏,好似心不在焉的询问,但周延儒知道,朱由检十分关心铁路的事情。

大明九条铁路,四条面向东北、西北、西南,为的就是巩固大明在当地的统治。

剩下的五条,除了门头沟铁路是应对工业,剩下的四条都是为了维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京杭铁路。

一旦京杭铁路通车,那朝廷想要对付南直隶和浙江就简单多了,而南直隶和浙江想要拖欠赋税也就困难了。

周延儒分得清轻重,他可以加快其它八条铁路的建设,却唯独不能加快京杭铁路的建设,因此对于这条铁路的建设,他用的就是朱由检定下的工期。

这条铁路不能快也不能慢,慢了他要被朱由检惩处,快了他要被江南士绅仇恨,是个难活。

不过,比起这条铁路,其它铁路的建设就快很多了。

随着第四版蒸汽机的运用,大明的钢铁产量、水泥产量都开始剧增,大量的钢铁水泥开始被运用工地,因此原材料不是问题。

原材料不是问题,那问题就只剩下了地利和人力了,而地利之中,又以京陇铁路最难,因为这条铁路需要横穿秦岭、还要爬上云贵高原。

除了这条铁路比较困难外,其它铁路的建设难度都能克服。

“京城至西宁的铁路,目前路基建设已经抵达山西的平阳府,预计明年中旬可以修抵西安府长安县,咸宁县,三年后修抵西宁。”

“至于铁路的铺设,目前已经铺设抵达大同,但可通行的只有京城至张家口,预计年底通车到大同,铁路铺设抵达朔州。”

“整个工程的铁路建设还需要七年才能完工,但只是通往西安段的话,预计天启十五年正月能完工。”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京陇铁路里,从西安穿越秦岭抵达汉中,从汉中穿越巴山这两段道路。”

说到这两段道路,周延儒有些窘迫,只能说道

“这两条道路,工部给出的建议是,直接炸平铁路要走的一些小丘,然后再无法炸平的在原本的栈道上,往里炸宽十丈,形成南北双轨。”

工部的提议很简单实在,也就是用火药直接把秦岭和巴山炸出两条宽十几丈的道路。

秦岭铁路,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的话,后世这条铁路的建造难度相当之大,甚至产生了一个名词“秦岭铁路隧道”。

整条铁路的隧道长度达到了二十几公里,并且还采取了隧道掘进机修筑。

这些技术,别说现在的大明,恐怕就是三十年,五十年后的大明都不一定能解决。

周延儒和工部这群人的话说的很简单,用炸药炸平便是,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且不提炸开栈道会不会对山体产生影响,单说万一操作不当炸出了水来,那山体之中的水能填满一百多个西

湖。

况且、炸山形成的土石方会产生多少又需要用多少人力去清理

一想到这些,朱由检心里就已经动了改线路的心思,但周延儒的话却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果是炸平一些驿道的山壁,连带清理和排水,这段铁路的成本会上涨十倍不止,原本九十六万两的造价会拔高到九百六十万两。”

稳定运行多年的a,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huanyuana

“因此,工部建议,将西安府到成都府的线路改成凤翔府到成都府,另外沿山修建高桥即可,如此以来造价可以降低到六百二十七万两,就是水泥和铁料的用料会有些大”

周延儒的话把朱由检点醒了,那就是大明根本不需要按照后世的标准来修建铁路,因为两方的火车速度不一样。

后世的火车速度,即便五十到九十年代穿越秦岭的绿皮火车满载时速是四十八公里每小时,而大明的火车速度如果换算成小时,那满载的时候最快才二十公里,正常只有十八公里。

十八公里时速的火车,对于轨道和路况的要求和四十八公里时速的火车对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说白了,火车也就是稍快的马车罢了,如果不炸山,那完全可以沿着驿道的侧边修宽驿道,或者用少量火药在不影响山体的情况下扩宽驿道。

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日后如果要运行超过这个时速的火车,那原本的这条铁路就不能用,或者变成单轨道了。

速度越快,火车拐点宽度就越大,修隧道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但如果大明的火车可以达到后世的程度,那科技也会相应的发达,开修隧道,自然也就难不了当时的大明朝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豁然开朗,对于周延儒等工部官员的话稍微上了点心

“如果是用修高桥,扩驿道的方式,那需要用时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