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百姓赖安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75 字 9个月前

而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由校也在询问朱由检这个问题。

“朝廷养着那么多人,如果没有新的财源,恐怕依旧不能改变财政窘迫的局面。”

朱由校的声音响起,但它响起的地方不是海上,也不是宁波,而是应天府南京城内的紫禁城华盖殿内。

这句话的出现,让身处华盖殿内,坐在朱由校对面的朱由检也陷入了沉思。

他不是不知道怎么说,而是在想应该怎么和自家哥哥说清楚。

从朱由校的话中,不难听出他掌握了大量的经济用词和知识。

不过,用词和知识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如何实践才是问题所在。

朱由校虽然从自家弟弟口中知道了科技和兴新产业的关系,也知道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问题在于他仅仅是知道罢了。

现在他需要的,是自家弟弟给出自己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

自朱由校统治这个国家以来,他越发感受到治国之艰难。

大明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不是靠他,而是靠自家弟弟解决。

他的那些手段,尤其是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手段令人瞠目结舌,很多布置甚至给人一种未雨绸缪,未卜先知的感觉。

“还是那句话,看准新兴产业,创造新的需求。”

朱由检淡然开口,并意图明显的说出了一些军备院正在研究的东西

“内燃机虽然还遥遥无期,但一旦走了突破,内燃机很快就能化作汽车、摩托车、飞机、轮船、火车”

“可是这些东西能创造多少财源”朱由校皱眉开口

“国朝的火车和轮船已经运行多年,但距离回本还是遥遥无期,甚至每年铁路都处于亏损状态。”

“重要的不是火车,而是汽车”朱由检摇头解释起了汽车,而当他说汽车就是私人且不用铁轨的火车时,朱由校立马就充满了好奇。

“如果内燃机能出现,并且运用在汽车上,那随着研究的深入,大明会因此得到一个庞大的税源。”

“我说过,百姓的需求是向上的,在衣食无忧后,他们追求的就是出行和居住。”

“这一点,从每年的自行车销量也能看出。”

“一旦国朝能够研究出汽车,那汽车就会一点点的走进百姓的生活中。”

“现在军备院的试验品里一台内燃机预计需要五十两银子,而汽车造价是七两银子。”

“也就是一辆汽车的造价,最起码是五十七两,而朝廷若是能创造出每辆十两的利润,那以百姓在灾后的收入来看,一个家庭只需要两年就可以购置汽车。”

“大明三千多万户百姓,只要家家拥有一辆汽车,那就能创造出三亿两的财政收入。”

“况且,汽车使用的汽油才是国朝能够长久的财源。”

“每斤汽油赚一文,那每辆车就能赚十几文,这笔税银才是长久且可观的。”

“更重要的是,汽车衍生出来的工作需求比起自行车要多太多。”

“相比较使用人力的自行车,使用机械力量,并且能够日行数百里,装载上千斤货物的汽车才是大明百姓衣食无忧后的最大出行工具。”

朱由检用汽车作为兴新产业的代表,大概说了一下汽车一旦出现后,大明将会获得的财源。

相比较自行车那每年不足五十万两的税银,汽车及其附加产业所能创造的税银简直就是碾压式的。

“可是百姓真的愿意买那么贵的汽车吗会不会这东西只能是权贵的玩具”

朱由校杞人忧天的担忧着,但朱由检却不以为意

“任何东西刚出来的时候都是奢侈的,当年的自行车也是一样。”

“可是如今呢国朝许多百姓都购置了自行车,而那一两二钱的价格换做以前,许多百姓可能需要考虑很久才能出手购买。”

“臣弟看过自行车厂的产出数量,国朝至今已经生产出了九百二十多万辆自行车,而且随着旱情消退,这个数目还在不断提升。”

“只要百姓有银子,他们自然而然会消费,哥哥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赚银子和存钱的机会。”

朱由检一边说,朱由校一边颔首认可,渐渐地,他也变得通透了起来。

只是相较于他们这边的通透,京城那边却还是老一套。

朱慈燃在返回东宫之后,立马就召来了他倚重的财政老臣李长庚,试图让李长庚为他解惑。

“殿下千岁”

“不要虚礼了,召你前来是为了银子的事情,国朝的财政情况你都知道,如果要开辟新的税源,那朝廷应该怎么做”

当李长庚进入春和宫,朱慈燃在安排座位的同时,当下也单刀直入的询问了起来。

李长庚在锦衣卫搬来椅子后,直接坐了下来,抬手作揖道

“国朝财政的未尽之处自然是有的,可是有些措施大明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也无实施的必要。”

李长庚微微一笑,他眼下对朱慈燃的秉性还是非常了解了的,因此卖了个关子,不敢轻易说出他的想法。

见李长庚如此,朱慈燃轻声哼道“李阁臣,你还没老,说话也不用拐弯抹角。”

“你所提及的事情,我权当意见听取,不会立即执行的。”

李长庚听完朱慈燃这番话,顿时不由得苦笑起来,他轻声道

“殿下所问之意,老臣心里自然是明白的,只是老臣实言,眼下国朝的财政都是齐王殿下一手布置的,想要更改并不容易。”

“国朝如今虽然也开始发展工商,推行国债,可终究时间较短的缘故,眼下都还处于播种的阶段,并没有到收获之时。”

李长庚侃侃而谈道“老臣看过不少齐王殿下所写的书,上面也分析了历代王朝的税收,甚至还有不少苛捐杂税。”

“只是这些苛捐杂税对于国朝来说很难收取,除了土地本身的农业税之外,像房屋税、牛羊税、人头税等等税源,都因为齐王殿下反对杂税的原因,基本都没办法成为国朝的税源。”

“即便是目前殿下很重视的工商行业当中,税收制度也很难进一步细化,在这一点上,齐王殿下似乎有些走入了歧途。”

朱慈燃听闻愣了愣,反应过来后又对李长庚这么说自家叔父有些不满,皱眉反问道“我叔父于此节可有何处不妥”

“臣最开始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后面拜读了一下齐王殿下所著的经济书籍后,这才发现齐王殿下虽然在对待工商行业的发展上,一直都是比较鼓励的,而且也加大了征税的力度,可是这些并不够多。”

“对于国朝而言,鼓励工商发展不等于放纵工商,国朝本身只是给工商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齐王殿下在自己所著经济书中,都针对商品流通、销售和收入三个主要环节上有明确的税制,可是这一点是目前国产还没有进一步细化的,或者是齐王殿下一直没有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