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页

“我们看好乌鲁木齐的未来,觉得它能够发展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但现在乌鲁木齐的建设和它这个定位很不相符,主要表现在城市太老旧了,人民的住房问题没办法得到保证。所以我们需要整齐漂亮的住房,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他叨叨了半天,结果之前表现很热切的市长却似乎并没什么兴趣。虽然对方的话说的很客气,但卢振军从小就是干部家庭长大,他自己也是个干部,他怎么可能听不懂这种官场潜语言呢?

他有心想再强调改善住宅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在乌鲁木齐投资房地产又对地方经济有多少好处,但现在地方政府还不流行卖地换钱,完全没这意识,所以真不感冒。

周秋萍一直在边上听着,这会儿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赶紧给卢振军推过去。

可惜老卢同志跟他一块儿做外贸生意的时候搭档可好了,这会儿的脑电波却不在一个频率上,愣是反应不过来“住房定居,稳定市场”到底是啥意思?

最后周秋萍没招了,只好硬着头皮主动要求跟市长说两句。

“您好,市长同志,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想在这里盖房子,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为了稳定商贸城。人家都说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现在商贸城的运行很好,有很多个体户很多商贩进来做生意。但新疆并非只有乌鲁木齐这么一个合适的商贸地点,如果其他地方建了大型的商贸城,他们都跑掉了,那该怎么办?”

市长当然没办法给出答案,周秋萍也不指望,她本来就是为了说服对方,当然已经准备好了答案。

“新华市场一开始是新华饭店,是吃饭和住宿的地方。正是因为浙江商人要求租用,所以才把客流带过来了,让它变成了乌鲁木齐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商人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的。他们最早为什么要挑中新华市场?因为他们在这儿吃饭住宿啊,连做生意的地方都是床。可见安定下来,对做买卖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眼下在乌鲁木齐做生意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在自己劳动致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乌鲁木齐的市场,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比方说在市场上搬运货品,帮忙维持市场秩序的人。再比方说因为他们的存在和他们带来的客人有了生意的饭店旅馆。这都是他们为这个城市创造的隐形财富。

假如他们走了的话,因为他们而带来的生意也会跟着消失。

就好比新华饭店,以前做的主要是过路司机的生意,特别红火。后来河滩快速路对大型货车有了限制,货车司机走了,饭店生意就不行了。再后来,因为小客商来了租了饭店做买卖,才有了新华市场的热闹。

他们的存在,非常重要。他们稳定了,就意味着一个商业圈的稳定。那如何让他们稳定呢?所谓安家立业,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家。而家,是需要房子来装的。

感受不到家的存在,作为外地人,他们对乌鲁木齐就没有归属感。这就意味着如果有其他合适的地方,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但如果他们在这里安家了,把乌鲁木齐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那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甚至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优先考虑留在乌鲁木齐发展。毕竟大部分人都讨厌搬家,不到迫不得已都不想离开家。

我们商贸城之所以想盖住宅楼,就是为了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还希望市长您能多考虑一下。”

挂了电话之后,周秋萍转过头,瞧见大家全盯着她看,不由得莫名其妙:“怎么了?”

她好像也没干啥呀。

卢振军有种冲动想抓脑袋,他完全没想到周秋萍会从这个角度去说服市长。

他想不到其实也挺正常的,因为他从来没开发过商品房,根本不清楚里面的门道。

但曹敏莉也同样没跟上周秋萍的思路。因为对香港政府来讲或者说这世界上所有有商品房的地区来说,土地出让金本身就是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开发商愿意买地盖楼,只要价钱ok,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现在的乌鲁木齐还没有土地拍卖制度吧。能不能买到土地,那还真的是政府说了算。

卢振军长叹了一口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以为师矣。秋萍啊,以后我得叫你老师。”

按道理来讲,跟官员打交道,是他擅长的部分啊。毕竟他的生活阅历决定了他非常了解官员的思维模式。

可刚才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他在想当然,他根本没考虑到点子上。

周秋萍笑道:“卢老师你是没在地方上干过,不知道地方政府官员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足够多的工作岗位,能够开工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