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页

不过相比澳洲,更加遥远的南北美洲却还只能在李愔梦中出现。另外李愔也知道,若是从澳洲出发的话,离美洲会更近一些,但是澳洲那里现在连个据点也没有,船队到了那里根本得不到维修和补给,从那里去美洲的话,其实也并不轻松。

想起这些,李愔不禁叹了口气,若是蒸汽船能跑的再快一些,那说不定他就可以在澳洲建一个补给点,然后从那里去美洲,可惜现在的蒸汽船还只能在近海跑,否则煤一烧完的话,那只能停在海里等救援了。

不过现在想美洲的事还有些为时尚早,眼下将台湾这个根本之地发展起来才是正途。现在随着移民的到来,台湾的人口问题会得到慢慢的解决,那么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问题了,虽然自己在编写教材方面失败了,但是教育为百年大计,自己也不能放松。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儿子刚刚满月后,李愔立刻又开始对台湾的教育大计关注起来,各地的小学校自然要建,而且在谢纯和花广的督促下,再加上李愔提供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知识,教材的编写也很顺利,而且质量也不错,至少当教材的样本送到李愔的手上时,他看过之后却也只能提出一些小的修改意见。

而在教材完成之后,关于老师的招聘也开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不过这年头识字的人都不多,更别说是能教书育人的老师了,所以这招聘起来也并不容易。

第四百七十五章 破产的商人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知了已经在叫个不停,屋子中的柳承一觉醒来,感觉全身都是汗,衣服黏糊糊的贴在身上,说不出的难受。

“这台湾的鬼天气!”柳承难受的扭了扭身子,嘟囔一声起了床,昨天晚上因为天气太热,所以他到很晚才睡着,本以为清晨能凉爽一些,但是没想到现在太阳还没升起来,却已经如此闷热,这让他睡意全无,索性也就不睡了。

虽然天气热,但是柳承却习惯穿着小衣睡,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根本改不过来,不过基隆这里的天气实在太热了,所以一觉醒来,身上的衣服全都湿了。

柳承穿上鞋来到院子里,从井中打了桶水洗了把脸,然后提到墙角处的一个小棚子里,将身上的衣服脱光之后,一舀了几瓢水冲洗了一下,最后甚至连衣服也扔进桶里洗了下,然后随便拧了一下就又穿在身上,反正这天气热,不一会身上的衣服就会被烤干。

这个院子是柳承之前租下来的,虽然院子不大,而且只有一间正房,但是价钱却不便宜,要不是当时他刚好挣了笔钱,说不定还不会租这套院子。不过算算日子,当初交的租金也快到期了,看来到时自己要再找一处便宜点的院子了。想到这些,柳承不由得叹了口气,年轻的脸上却带着不相符的沉重。

进到屋里临窗的东侧,这里放着一个小桌子,桌子上的篮子里放着两个馒头,那是昨天晚上回家时买的,一文钱四个,昨天晚上吃了两个,剩下的这两个是他今天的早餐。

拿起两个发硬的馒头,柳承又把桌子上的一个玻璃瓶的木头塞子打开,抄起筷子小心翼翼的从里面别出一筷子豆酱,然后小心的抹在馒头上。这是他出来的时候,妻子亲手为他做的,主要是怕他吃不惯台湾的饭食,柳承开始时不舍得吃,现在却成为他唯一能吃的菜了。

把两个硬馒头吃进肚子里后,柳承又将门口的那个小桌子和一个小椅子带上,另外身上还带着个布包,包里放的是纸墨笔砚四样,他现在是在码头上帮人代写书信,生意还不错,一天下来也能挣上一百多文,一月除去吃喝还能剩下两贯多钱,不过下个月他就要找新住处,而且还要加上房租,估计一月能存下一贯就不错了。

柳承今年才刚刚三十一岁,本来是汀州人,家里也薄有田产,他父亲想给家中搏个出身,所以就一直让柳承读书,打算让他考个功名,也好光宗耀祖。

说起来柳承还真是读书的材料,很小的时候就有神童之名,在县学中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不到二十岁就成贡生,到长安参加科考,然而很可惜的是,柳承从十几岁考到三十岁,却还是屡试不第,而且为了应考,家中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