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报!”又一骑士急忙赶到。

“禀报相国,皇太孙率二十万大军兵进蔚州,已经投降蔚州两万余突厥兵马。”

“皇太孙兵锋锐利,三月底在妫州迫降库合真部,稍后又连降达曼部、泥利部,如今又兵入蔚州,招降了蔚州的这两万余突厥兵,算来,短短时间,皇太孙已经投降了十三万突厥骑兵。”韩僧寿惊呼。

高颎此时想的却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易风带着二十万兵马如此迅速的南下进军,仅仅是冲着蔚州那两万残军来的吗?杨秀弑君篡位,皇太孙又如此迅速的率大军南下,只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了。

“立即传令下去,全军急行军,撤回太原。”高颎思虑片刻,下达命令。

听到这个命令,韩僧寿和贺若弼两位元帅都有些不解。

“杨秀弑君篡位,我们得立即回到并州奉太子讨伐杨秀。”高颎解释。

“我们不把这消息通知太孙,然后等他们一起回并州吗?”高表仁有些疑问不解的问道,“既然要讨伐杨秀,那太孙殿下手里的二十万兵马正是一大助力啊。”

高颎看都没有看儿子一眼,“是助力还是威胁现在还不好说,但以他的老练,却是已经从刚才的情报中判断出,杨林肯定比他更早知道了京中的剧变。杨林知道消息后却没有派人来通知他,而是直接带着二十万大军迅速南下,直奔而来,谁能肯定杨林到底是在做什么打算。杨林二十万兵马已到蔚州,若是他赶到朔州,要夺他兵权呢,若是杨林要直奔并州,控制太子呢?高颎不得不多加小心,这个时候不是与杨林争斗的时候,他得立即赶回太原去,奉太子回京夺回帝位,片刻不得耽误。”

当下,朔州北的大军迅速起程南下,等易风从蔚州进入朔州北部时,高颎已经快马进入了雁门关。

易风率军同样一路急行,数天后大军到达朔州南部马邑城下时,并州传来消息,高颎与贺若弼、韩僧寿等二十五万兵将与河东官员,在太原拥太子杨勇于晋阳宫称帝即皇帝位。

马邑关城紧闭,对于到来的易风大军如临大敌,根本不肯开门放行通过。

易风下令全军在马邑城下扎营,稍后,关内一行人出城向营中而来。

“来者何人?”营门守卫喝道。

“在下皇帝陛下特使,新任秘书省秘书监,前来宣读皇帝旨意!”原太子东宫典膳监元淹身着一身紫袍道。

“哪个皇帝的使者,又是来向谁宣旨?”营门守将对于这位皇帝特使并不怎么感冒,实在是如今刚死了一位皇帝,却已经冒出来了三位皇帝。蜀王杨秀最先于大兴称帝,紧接着晋王杨广突然离开河东,一路跑回了江淮,夺了新任扬州总管秦王杨俊的权,于扬州称帝,发檄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