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叶珣一家子离京后,软禁在侯府角落的“韩姨娘”终于松了口气:同行走了,她可算能搞点事情来。
东州府地里条件和蓝星上的东三省很是相近,春耕要在农历三四月,叶珣他们乘船赶到的时候完全赶趟,提前准备的良种和秧苗基本都用上了。
东州府地广人稀,叶珣到任后先大手笔买了十个田庄,雇佣当地百姓先为他种地:原本的东州府只种小麦大豆和若干菜蔬。
他带去的玉米、甜菜、亚麻和棉花,当地人许多都听见没见过,尤其是棉花。
不过叶珣和容嵘早就做足了功课,知道东州府东南角有一处三面环山的盆地,小气候足够温暖种植棉花。
须知大魏的东州府有那么点鸡肋飞地的意思,若不是偶尔有商队经过,穿过东州府前往草原行商,顺便收购当地的木材、药材和皮毛,当地百姓只怕连饭都吃不上。
想想这个时代的种田水平和御寒技术,就知道是真的吃不上而不是吃不饱。
所以叶珣上来就买地雇人种田基建——这个雇人可是管吃管住给工钱的这种,当地百姓简直奔走相告!
最初招工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一。
说来特别可怜,叶珣这个县令之下百姓不过一万多人,他这么一次大大方方地招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被挑中,而待遇是容嵘亲自核算过的,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在叶珣这儿工作,其他人随便干点什么,这个家都能维持得下去。
有饭吃有盼头,百姓就不会轻易折腾闹事。更何况去了就知道,做重体力话每天起码能吃到一个鸡蛋一块肉或者两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