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二次则以豪华的太平车为抵押,南阳郡的人觉得这车豪华稳定,坐着太舒服了,也借了。

如此有来有往,赵云和南阳郡张咨自然而然地就熟络了起来。

在南阳郡的郡县被黄巾贼袭击时,张咨也曾发信请赵云帮忙。赵云义不容辞地带兵清缴了黄巾贼,张咨大喜,以军粮作为答谢。

除此之外,张咨还曾向荀澜替自己的夫人求药。荀澜自然是明码标价,反正南阳郡地多粮足,开出了一个张咨完全可以接受的价格。

荀澜深知,信誉都是在交易中建立起来的,不然为何有良好还款记录的人比从未借贷的人能得到更多的授信?

几番往来后,张咨眼里的豫州——进退有度,有药有兵还不侵犯人,有借必还,着实是好邻居。

他自己粮食众多,因着袁术来到南阳郡北部的鲁阳县之后就招兵买马,占据周遭的地界。担忧地位被袁术动摇,兵力不好轻易调动。即使有黄巾之乱也不敢派出大股军队去打,已经好几次跟豫州借兵了。

豫州军纪严明,总是秋毫无犯,拿了酬劳就利落离去了。如此明码标价,反而让人觉得安心。所以在赵云掩护着他逃回太守府邸后,命人去加紧城门看守后,张咨毫不犹豫地就借兵了。

赵云故作为难:“请恕此事云无法做主,必须得让人去禀报州牧才是。”

“就算是星夜回去,这一来一往,夜长梦多啊!”张咨着急地跺脚道:“我知道你的兵力一向是囤在颍川的西部,就靠近荆州,只有星夜派他们过来帮忙,才能救得了我了!”

“他们有军屯的任务……”不待赵云说完,张咨摆手说:“我知道荀州牧命人在豫州四处军屯,损失的粮食我双倍奉上,如此以来州牧也不会怪罪于你的。”

他南阳郡兵力分散在郡县,然而孙坚已经兵临城下。如今派人出城送信并不妥,而且听赵云所说袁术已经和孙坚联合,而袁术就在南阳郡的鲁阳县,这让周遭的县集兵力来南阳郡的治所宛城,岂不是引狼入室?

他听赵云说过,他有一飞鸽能够飞回颍川军屯处,于是就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就算城门攻破,他收拢军队在太守府,也可以顽强抵抗两三日,完全可以等到赵云的骑兵前来。

“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拿下这逆贼!你尽管放心,以后豫州伐董的粮草,我全包了!”比起如狼似虎的孙坚和袁术,张咨更想和有仁义诚信之名的豫州牧打交道。

然而南阳盆地有民众数百万,良田无数,荀澜焉能不心动?他早就借着军屯和打击黄巾贼之名,屯骑兵在颍川和南阳的边界。一是为了防备鲁阳的袁术,二则为了今日的机会。

南阳距离颍川郡太近了,荀澜感受到了危机感。而且,袁术屯兵在鲁阳,鲁阳和颍川可就隔着一座山。

有狼子野心的袁术在侧,不赶不行。十八路诸侯,不都打着讨伐董卓的幌子,肆意向周边的郡县索要粮草么?反正袁绍袁术素来不合,荀澜已经找袁绍要了一诏书,上面写着让袁术配合荀澜,提供兵卒和粮草。

袁绍和袁术积怨颇深,对于给他添麻烦还是很乐意的。至于诏书,实在是太简单了,他如今拥立刘辩为帝,直接以刘辩的名义下诏书给了荀澜。

如今双帝在位,诏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实荀澜也就是有个借口罢了。哪边诏书对自己有利,就借哪边的名头。

于是就有了几日后,两军对垒的局面。寒玦、黄盖率领三千骑兵,星夜援助宛城。

虽然孙坚有万余人,却一点都不敢小觑三千骑兵。因为普通骑兵的战力尚且是兵卒的三倍,何况一看对方就是精锐?

寒玦和黄盖所率领的人马皆着一身从头包到脚的重甲,头盔只露出两只眼睛,脆弱的脖颈和下巴等弱点尽数遮住了。

手持盾牌,武器则是百炼钢做的长/矛和长/枪。还有五百人马,亦是包地严严实实的,背着长弓,箭囊里满当当的都是锋利的铁箭。

寒玦和黄盖素会治兵,队形齐整,一看就是训练有度的部队。

即使自认带兵天下第一的孙坚,看到了也不由发憷。

“这到底是哪里的装备!竟然有这么尖锐的武器和结实的盔甲!”他看了一眼就明了了彼此之间的差距:“这重甲和长弓箭队配合,不万人齐上岂可破?”

他的部将程普也说:“豫州的武器着实诡异,上次的铁球不说,这次光看他们的盔甲,皆是没有一丝缝隙的铁甲,实在是太惊人了!”

汉代虽然早就有了铁甲,但唱主角的仍然是物美价廉的皮甲。将军和打仗的小头目身上铠甲会好一些,但普通的兵卒多是自己用皮片、铁片打孔,以皮条相连接的盔甲。这种皮甲的防御力自然远远低于全身包裹地严严实的铁甲。

“听说豫州大力开采铁矿和煤矿,更从远处买煤。”孙坚望着铁甲军叹了口气:“原来是为了这个。”

程普摇了摇头:“袁术竟说举荐您为豫州牧……”

孙坚愤然道: “袁术竟诓骗于我!”对方有这样的兵力,袁术举荐他为豫州牧岂不是捅了马蜂窝?

孙坚自然不想平白虚耗自己的兵力,于是在部下程普等人的建议下,设下宴席,与寒玦、黄盖等人谈和。

有豫州从中斡旋,袁绍和孙坚夺取南阳的计划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