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孙坚一日不走,张咨一日就不得安宁,做梦都是孙坚凶神恶煞的模样。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同意为孙坚伐董提供粮草,条件是孙坚尽快离开。

当然不能厚此薄彼,豫州出了大力,何况他答应了赵云得补偿军屯的粮草,所以豫州的粮草也一并提供了。

孙坚无奈,只得派人去信给袁术,自己则带着辎重粮草继续踏上了北上的道路,朝着距离洛阳不到九十里的大谷关进发。

“孙坚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收到寒玦飞鸽传书的荀澜忍不住道:“他丢了自己地盘长沙郡,杀了荆州太守却也没有占据他地盘,即使没有我们插手也无法守住南阳,早晚都是给袁术做嫁衣。”

历史上就是这样的,南阳归了袁术。打入洛阳后,看到洛阳一片废墟,除了在井里打捞出来了传国玉玺,孙坚伐董卓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伐董不久后,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孙坚中了埋伏,就英年早逝了。

“主公,虽然表面看上去孙坚打一路,丢一路,和趁机扩大地盘的其他诸侯不同。”戏志才款款道:“但孙坚每到一处就收拢粮食、兵甲,扩大兵力,等他入京打败了董卓,自然是威震天下,成为和皇甫将军齐名的人物,到时候……”

不言自明,到时不论是封侯还是自己再打一块中原的地盘,都比盘踞在长沙郡好。

荀澜叹了一句:“孙坚想要军功啊。”

“他之前越界攻打黄巾,已经表现出了对军功的渴望。”戏志才笑道:“不过主公说得没错,若是有智囊在他身边,在夺取了江陵,杀了荆州刺史后,就该建议孙坚不再往北打了。”可以直接盘踞在荆州,徐徐图之,直到吃下整个荆州。

“幸好他没有。”徐晃笑了一下,补充了一个关键信息:“大家不是北边人,所以有所不知,孙坚和董卓有极深的私怨,此次伐董也是迫不得已。”

“哦?”荀澜微微挑眉,当时看演义的时候只觉得孙坚在得到玉玺之前是个忠臣,只有他是最坚定反董卓的,没想到还有这种缘由。

“昔年凉州爆发韩遂、边章等人叛乱,朝廷拜张温为车骑将军、董卓为破虏将军率部平叛,孙坚所部也在征召之列。”徐晃将旧怨一一道来:“孙坚曾指出董卓三大罪状,建言主帅张温以军法斩杀董卓以壮军威。”虽然主帅没敢杀董卓,但孙坚和董卓的梁子结大发了。

徐晃继续道:“董卓入主洛阳后就发诏给孙坚,封他为侍郎。”这意思很明显了,就和对待皇甫嵩一样,要赚人入京下狱。

荀澜笑了一下:“那么只要孙坚讨董的决心依然坚定,我们当支援他当前锋。”他和袁术不一样,不会因为担心孙坚势大,就停发粮草。

毕竟此时孙坚出发,比历史上提早了很多。杠上的应当是西凉军的精锐,若是给他扯后腿,就得自己豫州军上了,阳翟距离洛阳太近了。荀澜点点头:“接下来,是不是就该让寒玦、赵云等人撤离了?”

戏志才笑道:“一切依照主公的计划行事,我已经掉包了孙坚给袁术的信件。算算日子,袁术也当派兵了。”

第72章

孙坚前脚出城, 寒玦后脚就整顿军队,携赵云同张咨辞行:

“张太守,如今南阳重归太平, 我等的任务已完成。请张太守安排粮草,我们也方便回去和州牧交代。”

张咨一愣, 脸上流露出喜色:“粮草无需担忧,我已经命人准备好。只是明日便行, 是不是太仓促了些?”

宛城是南阳郡的治所,南阳平原的大量粮食都堆积在城里的谷仓里,所以张咨有自信说粮草已备好。

寒玦继续道:“豫州事务繁多,士兵还得回去军屯, 我等也不方便打扰您, 不如早日启程。”

“几位将军舟车劳顿,还是多休息一下再出发才是啊。”

“多谢您的厚爱,但我等怕回去晚了,被荀州牧责怪。”

张咨象征性挽留了几句,被寒玦礼貌又疏离地推拒后, 就不再提了。危机已解, 他当然也不想别人的兵力在自己的地盘久留, 见豫州军如此识相,自然是大喜过望。

晚上, 他在太守府中设宴,赵云带着亲随到了。酒席上张咨对赵云之能颇为推崇,甚至想邀请他留在南阳郡。

但他所能给赵云的,甚至比不得颍川。赵云已经是颍川郡尉, 再往上就是郡守了。只能极力拉着赵云喝酒, 所谓“感情深、一口闷”, 打算下次遇到危机再找豫州借兵。

“怎不见黄将军和寒将军?”

黄盖在南阳郡下面的县做过许多年份的官,虽然做得不错,但因为不肯贿赂上司和督邮,官职低微,所以张咨并不识得他。根本没想到自己没有提拔的人,转眼就到豫州得到了重用。

“寒将军得坐镇军中,约束军队。免得有人胆大妄为,惊扰了南阳的百姓,所以让我代为赴宴。”赵云解释说:“黄将军有亲眷在此,已趁此机会回家,接妻儿到颍川去。”

张咨不疑有他:“没想到黄将军也是本地人。说起来我从小在颍川长大,当初子龙将军和我借粮,一想到父老乡亲,这忙我是不能不帮啊!”趁机说起了当日的旧情,借此拉拢关系,又拉着赵云喝了几杯。

酒过三巡,张咨召来了歌伎舞女,舞女身姿妖娆,歌伎歌声甜美,他看得津津有味。然而,赵云兴致缺缺,只是挂着礼貌的笑容,不时微微低头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