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他留下了礼物,礼貌地说,两日后再来登门拜访。至于郭嘉的信,已经被他命人送至南阳郡黄盖手里。

当然,不论郭嘉的眼光多精准,一家之言荀澜都不会全盘接受的。但有了郭嘉这些条理清晰的评语,黄盖就可以省去大量考察的时间。比如郭嘉评价一个人的德行和能力有失,黄盖直接命人照着郭嘉所提的事件寻档案核实,若是属实,过些时日就撸下来。对于评价高的,则重点关注,日后提拔上来。

这些工作并不是黄盖一个人在做,随着书信过去的,是颍川考察了一些时日的人才。荀澜正愁如何不动声色地将他们安插在关键岗位上,这机会就来了。

荀澜之前就要求徐晃、法衍和徐庶,每个人都带着十个古代版的“实习生”在身边,给他们派活计,等考察一段时间后再安排合适的岗位。

这些人处理事务大都上手很快,除了五人没有通过考察,剩下的二十五人皆可以用,经过三个大佬的点拨,做事情已经有模有样。荀澜其实已经安排出去了十人,剩下的十五人正好可以安排到南阳郡为官。

至于愿不愿意背井离乡,荀澜还特意一一问了他们的感受,若是有异议可以留下,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但这个年代做官本来就是不知外派到哪里,众人都已经习惯了,留下来还不知道何日才有空缺,去南阳主公已承诺了升职,于是没有一个人抗议。有的家眷留在颍川,自己去南阳郡赴任,有的则是考虑到主公所言的外派时间两年起步,便带着家眷同行。

“可惜刚用熟了人手,又要换一批了。”休沐日,法衍、徐庶和戏志才跟着荀澜去前院面试新人,几人边走边说。

荀澜笑着回道:“看着他们毕业是好事,不有种作物收获的成就感么?”

“说起来,还真和种田的老农有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州牧府的考核后,这些人就得到了“毕业证书”,带着州牧府钢印和荀澜亲笔签名的那种。

戏志才说:“我倒是觉得,我们更像是夫子了,开办了个学堂走向仕途的速学班。”速学班这个词是他跟着荀澜学的,主公最近十分热衷办各种“认字速学班”、“数字速学班”和“拼音速学班”。拼音速学班他还没弄明白,正打算今天着手学习,没想到就被叫来面试新人了。

主公鲜少做无用的事情,众人知道这个仪式后就在猜测主公想做什么。现在被主公带着挑第二批“实习生”,忽然有了种学堂夫子的感觉,而他们州牧府,就像是学院一样。

其实毕业离开州牧府的人都被荀澜请喝茶,得到荀澜的鼓励。和现代硕博毕业导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一样:“日后不论在哪里做官,不要给州牧府丢脸,不忘初心,始终记得我们的宗旨,好吗?”

除此之外,荀澜还表示:如果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写信回来,不要一个人硬抗。把众人感动地热泪盈眶。

荀澜不知道的是,这毕业证书后来都进入了国家的博物馆。后世称州牧府的育人教育是大学的雏形,也是颍川政治学院的前身,图影甚至还印在了历史课本上。

这些人才是当初寒玦和荀澜面试看中的人,几个月来一直跟着纸坊、雕版坊、印刷坊、医馆和客栈的掌柜管理人手。表现好的,则被推荐来参加今天的面试。面试好的话,掌柜可以得到赏钱。当然,若是面试表现十分差,掌柜则要被扣工钱了。

荀澜一向是赏罚分明。

依旧是一人选了十人,共三十人。不过戏志才、徐庶等人要处理的事务越发多了起来,许多基础的工作交由自己的亲随来带领这批初始的人才,他们定期亲自考核,偶尔点拨即可,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等在外面的掌柜的,见自己推荐的人才被选中,也皆带喜色,喜气洋洋地上前道喜。其中有一人,踌躇了片刻,对侍卫说:“近日有一徐州来的大客户,所求纸张、书籍甚多,我想和州牧当面禀报。”

过了片刻,侍卫回来告诉他:“州牧让你进去。”

掌柜早有准备,将客户需要的东西一一呈上:“启禀州牧,徐州客户想要麻纸,是纸坊一整个月的产量,若是供应了他,怕是其他地方要短缺了。”但错过大客户,未免过于可惜,他拿不了主意,所以特意来和州牧禀报。

有这样的财力和魄力,这人不简单。荀澜问:“这个客户是什么来历?你且说说看。”

掌柜早使人探听了情况,利落地回答说:“回禀州牧,此人名为糜竺,乃是东海朐县人,出身商贾之家,家有僮仆万人,资产钜亿。传至他这代,生意更盛。糜竺主要在徐州经营,所卖东西甚多,但以盐居多。”

盐商啊,难怪这么有钱了。这时候政府盐铁专卖已经废纸,施行的是民营征税制度,但盐铁政府专卖也同时存在着。对比之下,民间盐商更为活跃,有盐商成为巨贾,家资过亿。

“有此家资,他有没有买过官?”自古以来,官商勾结是常事。汉灵帝在时候的买官制度,更是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回禀州牧,我派去的伙计们仔细调查过,未曾听过他有做官的经历。”

这反而有点稀奇了。荀澜思索了一下,觉得糜竺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忽然,灵光一现。刘备的糜夫人可不就是姓糜么?这人又是从徐州而来。

“哦,他派了什么人来交易?”

“回州牧的话,是他亲自前来,带了重金和礼物,想要和您见一面。”

果然,这种巨贾都是要找诸侯投资的,荀澜立即应道:“好,等明日下午,请他来州牧府吧。”他迅速地在系统中查询了这个名字,果不其然,糜竺就是日后刘备占徐州后的金手指之一。

翌日一早,荀澜继续去拜访郭嘉。

郭嘉隐居的地方选的不错,就在阳翟城外不远处,依山傍水的,风景十分秀丽。本以为自己要和郭嘉上演另一版本的“三顾茅庐”,今早来此就当郊游了。没想到郭嘉的小童将门打开后,就立即去通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