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顺利结束后,荀澜吩咐养猪厂的厂长:“这批骟过的小猪状态你每天都要记录,日后也好参考,另外有什么异状,及时找华医师来看。”

厂长连忙保证会精心饲养,绝对不辜负州牧所托,一定要养出没有腥臊味的猪。

回去的路上,荀澜和华佗商量:“这乡下养殖场的奴隶若是生病了,皆得不到医治。你那可有人手,愿意给他们看病抓药?”

华佗如今被委以重任,颍川医师皆听他调度,权力相当于颍川郡卫生办主任。事实上,荀澜也的确新成立了一个机构,名字就叫做官医院,里面皆由各地的名医组成,华佗任院长。由官府统一发放俸禄,比如华佗就是秩比六百石,和一般县令相同。

“医者看病当不分贵贱,太守放心,我安排人来。”

荀澜想了想:“派学徒来吧,若是有治不了的大病,再派普通的医师来。开药也要定额,防止滋生腐败。”只有这样,才会让真正需要的人看到病。若是直接让医师前来,这些兵卒怕是会趁机中饱私囊,将不想排队的人伪装成奴隶混方子混药。

他暂时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先这样了。

回去之后,荀澜就爽快地找出来了《千金方》,借给张仲景誊写。原版是他口述,寒玦一个字一个字写的,荀澜打算保留着。

“这乃是何等神人所写!”张仲景翻看了几卷后,如获至宝。

荀澜心道:这其中就有你的一份功劳……不过是几十年后,将《伤寒杂病论》整理成册后的你。现在的张仲景,研究还没有那么深刻。他是在十几年后,两百多家人大半死于瘟疫后,凝聚毕生心血所写的。

“是我的一位被称为药王的师兄孙思邈所作。”荀澜笑道:“仲景可以每日来府中誊写,我仅有一要求。”

“可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瘟疫一事?但请州牧吩咐,我必不推辞。”

“正是,为应对瘟疫和研究疑难杂症,我成立了官医院一事,不知仲景可听华佗所说?”

“是,华佗曾经和我介绍过,加入其中,众人医书共享,疑难杂症一同探讨。在各地出现疫病的时候互相支援。”张仲景有些踟蹰,他并不想再做官了,然而通过和华佗以及州牧的交流,他发现当医师是不能固步自封的,若是不同人交流医术,自己技艺的提高是微乎其微的。

“医术多是在交流中进步的,”荀澜笑道:“其实这官医院虽带着一个官字,却鲜少和政务有所牵涉。官府强制的要求,不过是在赈灾的时候抽调医师前去支援,还有日常教习学徒,为州郡培养更多的医师人才。”

“回禀州牧,是我肤浅了,我当然是乐意加入的。”张仲景觉得有些羞愧,这样为国为民的好事,自己居然因为担忧拘束而推拒华佗的好意。

第80章

张仲景是很乐意执教的, 荀澜发现他教学比华佗细致耐心多了,放在现代绝对可以媲美金牌教师的那种。

相比之下,华佗那暴脾气, 学徒都有点害怕他,经常有人被顶着一张娃娃脸的华佗骂哭。

但华佗鬼斧神工的外科手术乃是世上独一份, 所以依旧很多人硬着头皮跟在他身后, 白天沐浴在华佗的教导下, 晚上挑灯夜学,偶尔休息的时候, 还会为了练手主动去屠夫那帮忙。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 荀澜对他们的教学没有插手, 还对众人赞扬道:“有华佗这样的师父也不错啊, 每个学徒都恨不得早点出师,日后从业想到师父的教诲,也会更细致。”外科本来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现代医学生也压力大到秃头。

在古代动刀子,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毕竟对古人来说, 开膛破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就更要求学徒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了。

荀澜将医馆的事情安排好, 带上军医, 同时将这些时日积攒的系统保命金疮药放在包裹里, 带在身旁。接下来就是粮草的准备工作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粮要是断了, 就如同被人卡住了脖子。

这一路路程并不崎岖,路途也不远, 可以用太平车输送大量的粮草。荀澜还用灵活机动的独轮车加以辅助。因为独轮车山路也可以走, 一个人就可以推, 不用像太平车一样,必须要走官道和绕过崎岖不平的小路,还要套上两头牛或者四匹马,耗费畜力。

这已经比寻常军队使用驮具、人力扁担来挑效率高多了。牛马驴背上驮具,用脊背负担粮草,本身承载就极为有限,且驮着粮食就走得慢了,路上粮食还会被风吹雨打,容易沤烂。

所以诸侯带领的军队,饿了的时候什么无下限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荀澜有了太平车和独轮车的辅助,就不必像大多数诸侯一样,一路抢掠粮草,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在袁绍和曹操来信的催促下,他终于要启程了。

将州牧府的权限一一分派下去,和戏志才和徐庶等人约好每晚飞鸽传书,荀澜就带着三千铁甲军,在天不亮的时候静悄悄出发了。

行至城郊,载上醉眼迷蒙的郭嘉,向北进发。

他们在豫州的边界与率领三千精锐步卒的甘宁汇合,一共六千人,径直往酸枣而去。

此时几路诸侯的兵马已在酸枣会盟。荀澜掐指一算,虽说号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但根本凑不齐十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