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往舱房走,妙玉脑子里不是想着江心水,就是想着她放在外面的哪套茶具适合煮这个茶。
对了,茶叶用哪个呢?
.
走了一个妙玉,又来了一个刚刚吩咐完事的林如海。站在甲板上与妻女们一道看了一回早就看不到的码头。
这些人里,林如海是最知足的。
罗宁已经将那本书全部说与他知晓了,书中的他先丧妻,再自丧,最后还将女儿送进了虎狼窝,让女儿生生被人磨搓死。
如今他活着,罗宁活着,女儿更是好好的活着,林家还在,还成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存在。
纵使没有儿子,可他还是让林家名垂千古了。
纵使没有儿子,可他的女儿也曾高座庙堂,官拜三品。
纵使没有儿子,可百年千年万年后,他林如海仍会被很多人铭记。他会成为和郑和一样的人物,历史的篇章中总会有他的一页。
这些...足够了。
.
江风大起来了,林如海便招呼其他人去上面的花厅说话。
“父亲年过四十才有了我,如今我也是上四十的人。”黛玉看着走在前面互相掺扶的林如海和罗宁,心里有些难过。
“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这个,”林珝不知道怎么劝黛玉,最后想了想决定还是换个方法喂黛玉鸡汤,“你四十二了还父母健在,就已经比很多人都幸福了。我爹娘没的时候,我连四十个月都没有。”
“我出生的时候,我娘就没了。我爹也没活到我四十岁。”一旁的惜春闻言也接了一句,“就怪让人羡慕的。”
黛玉:怎么感觉她刚刚那话是在炫耀呢。
.
船上的日子说无聊也不无聊,说不无聊也没啥意思。
黛玉和妙玉动不动就要来首诗,惜春在诗词方面不擅长,但她擅画,可以画出二人诗中的画面。
林如海是个君子六艺都不错的人,这会儿不是评评诗,赏赏画,就是也即兴来一首。
罗宁和林珝一样,最不耐烦的就是什么诗呀,词呀的。于是二人自成一伙,理都不理那几个喜欢吟诗做词的家伙。
四人在花厅里说什么诗人诗词的,二人就让人撑把大伞坐在甲板上,叫上两个识情知趣的媳妇一边说些八卦一边打麻将。
林珝那肚子坐得不舒服,所以她都是侧座在一张罗汉榻上。
有小丫头给她揉腿,端茶倒水,她倒是只需要将自己哄高兴了就好。
别看罗宁现在也是小老太太一枚了,但人家在打麻将这个领域里,却也是大腕级的人物。
因就是玩,所以林珝也没动什么灵力偷看谁的牌,但修士的记忆好呀,谁打了什么牌,下面有多少张牌,她心里都门清,打起麻将来也比那些算不过她的人要好许多。
于是花厅里阳春白雪,花厅外吆五喝六,到是谁都不影响谁。
路上遇到什么有名气的镇子或是需要补给什么的,除了妙玉是不情不愿被人裹夹出来的,其他人都兴致勃勃的去下面逛一回。
有一日,林珝,黛玉还有罗宁林如海四个在某家酒楼吃饭,掌柜的见四人一身贵气,不由亲自送菜过来。
只是他一张嘴就来了个祖孙三代,当即就将几人整不会了。
看起来才二十岁的林珝,四十多岁但看起来比较年轻的黛玉,还有一看就是六十开外的林如海和罗宁。
可不就像祖孙三代人吗?
罗宁和林如海只是摇头轻笑,黛玉却是笑得前仰后仆的,林珝想到多年前那个她和黛玉开的玩笑,也不由大笑了一回。
现在她和黛玉只差一个辈份,但再过二十年,怕就是祖孙行了。
笑了一通,到也没谁将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
一路走走停停,中秋都是在船上过的众人终于在九月初到了姑苏。
因为没有太多行李,所以马车什么的他们自己就有。也不需要再另行通知谁来接,将船上的马车和马匹都赶到码头,一行人便先回了林家老宅,至于船上的那些随行的行李,则跟在他们身后也搬抬到了另外两辆马车上。
林家老宅大门外摆了一块御赐的石碑,上面刻着行至此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话。
按启恒帝的意思,林如海从国外带回来的粮种和那些书籍以及外国的技术绝对值得这一切。
其实是启恒帝知道林家到了黛玉这辈就结束了,所以才多给了林家几分恩典。
不过也因着这份恩典,林如海等人都从马车上下来了。
等他们步行入了府后,林珝才从玲珑洞府下来。
啧啧啧,要说狗还是启恒帝最狗,这种事情都能想得出来。
另一边,就在林珝在心中笑骂启恒帝的时候,启恒帝那边也在想着林珝。
朕的这位皇妹啥时候回京城呢。
启恒帝的年纪也不小了,好在做皇帝的,保养的都好,看起来比实际年纪年轻不少岁。只是再如何,年纪也在那里摆着呢。
他怕自己再过几年就像太上皇那般糊涂而不自知,又怕他会老得让皇后厌烦他。
而且启恒帝也想成为太上皇了。
在看到黛玉退仕的时候,启恒帝就有这种想法了。
他为啥不能学一学太上皇,也给自己加个封呢。
太上皇是病了,这才不得不让自己进一步,可你现在不是还没病吗?
最重要的是太子选出来了吗?
哦,这个呀,选出来了呢。
正是皇后所出的皇长子。
那是启恒帝和皇后的头一个孩子,是在二人的期待中降生的。
皇长子完美的继承了皇后的心性和心胸,虽然偶尔也能看出来皇家血脉的强大,但论缺德劲,他还真不像是皇家人。
皇长子被他老子下放出去后,到没像其他皇子那般对着老子娘各种抱怨,将女儿们留给皇后照顾,就老老实实的带着妻妾和儿子们出了京城。
启恒帝爱重皇后,待妾室都一般。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嫡出的皇长子也极为爱重发妻,身边除了两个妾室外,再没旁的女人。这边因为启恒帝给儿子们安排了侍卫,所以皇长子就只带了一位师爷,两个太监出门,皇子妃和妾室那里,每人一个太监两个丫头。皇孙那里则是只有一个太监,一个乳母或是教养嬷嬷。
就这么个寒酸的配置出京城,别说土匪们不相信这就是皇长子的规格,就是得了消息来接他们的府官也都是一脸懵逼。
不过虽然看着穷酸,但不得不说的是到也挺像七品县令的配置的。
皇长子在师爷的帮助下一点一点熟悉县里的事务,皇长子妃则靠着有限的金银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每年帝后的千秋节,皇长子都会抄些经书,皇长子妃都会带着妾室做些针线,然后混着当地特产送到京城。
总之在其他皇子还在想方设法给帝后寻摸精贵寿礼时,皇长子已经飞快的适应了身份,并且做出了成绩。
三年后,启恒帝并没有让这些皇子们挪地方,包括做得极好的皇子也被留在了当地。
朝中不少官员,也不是一任结束就能挪窝的,你们是朕的儿子,朕得一视同仁,那啥,再干三年吧。
被启恒帝各种试金方法折腾的皇子们都快被他老子折腾得想要举兵造反了。然后就在黛玉退仕的事出来后,启恒帝突然决定将
所有的儿子都招回来。
理由还不是什么历练结束,可以回家了这种好事。而是招他们回来给林珝庆生的。
林珝的生辰是在五月里,黛玉退仕的辞呈也是正好是五月里递上去的。所以启恒帝的意思是让他们明年再进京,给林珝庆祝明年的生日。
从启恒帝想到这个主意,然后发口谕出京,到这些皇子收到消息,这中间又过了两三个月。掰着手指算,距离明年五月也不过七.八个月的时间了。
不想有些皇子这几个月都等不了。
提前回京城的这些皇子并没有受到启恒帝的斥责,而准备明年三月后再回京城的大皇子也没得到什么褒奖。
仿佛启恒帝心中并没有那条时间线一般,对着所有回来的儿子都和颜悦色,各种心疼。
旁的不说,光是耐性这一点,提前回来的儿子们就直接失去了继位的可能。
朕的好大儿们,你们有福了,朕有礼物要送给你们。
‘阿嚏!’
远在姑苏的林珝揉了揉鼻子,一脸认真的对黛玉说道:“我感觉有人在想我!”
黛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