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楼没有大人在,贾宝玉来时有人进来给姑娘们通报,也有人去给前面贾母通报。很快得了信儿的贾母过来,看见这场景也不拦着,端杯茶在旁边看戏。
于是等贾敏回来,就看见贾母吃着茶,前面吵着架。
“母亲,您真是年纪越大越发小孩子脾气,这都要吵起来您也不管管?”
“有什么好管的,孩子们闹些才好呢。头些年家里没几个小孩子,你不知道多安静,我瞧着这样挺好,又磕不着碰不着,总比外面那些斗鸡走狗的强。”
做了这么些年荣国公夫人,贾母见过不少豪门贵族,也见过不少败家纨绔,相比起来贾赦都算不上最差的,何况贾宝玉爱在后宅厮混这么点小事?
等他们闹够了,贾母才乐呵呵叫人给他们奉茶,留他们用饭。
饭后打发孩子们仍旧回去说笑玩闹,贾母和贾敏在荣庆堂说话。
“宫里来人怎么说?”
“皇上准我带琏儿回江南去,他没有官职,就当做探亲。今儿还见着甄太妃身边的嬷嬷,咱们给元姐儿请了个出宫的嬷嬷,又有甄太妃身边的人,这事宫里八成都有数。”
母女两个各自端着茶,不相干的小丫头都赶出去,只留下贴身心腹。
“勋贵人家的女儿就算进宫服侍也是服侍贵人,都是这个过程,心知肚明的事儿,只是元姐儿进去不知要熬多少年岁,如今宫里几位娘娘都正得宠呢。”
“皇上宫里人不少,母亲不必着急。”
康熙可不是个清心寡欲的皇帝,光是有册封记载的妃嫔就有大几十,算上无名无分的庶妃两百多。哪怕不看妃嫔,看儿子也能看出来,胤褆虽说是大皇子,但实际在他之前已经夭折了好几个。
这事后世史书记载明确,当朝权贵也都心知肚明。不过话不能明说,只能用“宫里人不少”浅浅带过。
“我这次回来是替皇上走访勋贵,就算没用功劳皇上也会念着我辛苦,元姐儿又即将进宫,母亲可要劝两位兄长,莫要糊涂。”贾敏意有所指。
然而上一秒还言辞清晰的贾母突然含糊起来:“他们两个你又不是不知道,拧起来比你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哪里劝得住?”
从龙之功,就像一块巨大的肥肉在那里吊着,引得无数人哪怕明知前面可能是万丈深渊也会义无反顾冲上去。
而如今的贾家,不进则退。
贾敏长叹两声,到底没说出更多劝阻的话。因为她知道劝了也没用,就算明面上答应,也难保背地里会做点什么,劝得过了,反倒自家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