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诗会友

“二嫂子此言差矣,我们以诗酒论英雄,同年纪什么关系?虽不是家里的理,却是诗词上的理。”

王熙凤说没理,林黛玉说有理,两人辩起来史湘云只管拍手起哄。

不一时林茈玉等人回来,每人抱着捧梅花枝。

“你们来得正好,快来瞧瞧,云丫头倒撺掇起我们来,真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相比王熙凤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史湘云确实是远了些,听见这话并不生气,只用鼻子哼她。

又闹了几句才说到正事。

“我不是来打扰你们玩闹的,是为过年的事。方才我从老太太屋里过来,说你们姐妹虽是外姓却流着贾家骨血,年下诸事只跟着老太太走。”

众人进京已经是冬月,过了腊八就是年,没多少空闲日子,贾家算是大族人家,年下诸事繁忙都要提前预备。而这些所有的事都由王熙凤负责,每到年前她都忙的脚不沾地。

“还有年节下姑娘们的金银衣饰,你们找出两三天的空闲,我派人给你们挑选样子,必能在年前赶出来。”

林茈玉回她:“礼服等物我们都是带着的,不用特别预备。年下事忙,二嫂子若有什么事打发个人过来传话就行,不必亲自跑一趟。”

“你们刚来自然要重视些,等你们多住上几年就不金贵了,派人请我都不来。年下姑娘们的月例银子也是要翻一番的,这几天你们若出来玩,不拘画眉还是鹦哥留下一个看屋子。”

有懂贾府规矩的人做事方便,王熙凤这话算是明示提点。

林黛玉转着面前茶碗盖:“月例也不必了,已经准备了住处又建了小厨房,大费周章的。倒是母亲送来的年礼,还要嫂子费心。”

贾琏每次回京都带回来不少东西,这次也不例外。今年林家两个姑娘进京,贾敏自然将礼物准备厚厚的,不仅有贾母一份,还有王熙凤一份。不过给王熙凤的就不能叫年礼,叫长辈给晚辈的红包。

提到这个王熙凤就藏不住笑:“正是因为姑母费心,我哪敢不重视?你们也忒谨慎,在自己的亲娘舅家,还能少你们那几两银子?你们玩吧,记着留个看屋子的。”

谁小时候没跟着外祖母住过?谁小时候没花过舅舅的钱?放到寻常人家再正常不过的事,却因为是仕宦大家更复杂几分。

王熙凤传完话就走了,史湘云却撑着桌子唉声叹气。

“你们跟着老祖宗在家,我却要跟婶婶四处见客。今日来你们这边玩,玩不了几天就要回去,真是半点自在没有。”

“你这还叫没有自在?我们在家时早饭后便要上课,晌午用过点心休息,下午仍旧有课,到晚饭后无事,却还要应先生的功课。”

经过方才联诗,林黛玉与史湘云的关系突飞猛进,这都说起贴心话来。

“我虽没有那么多课,婶婶却是管教极严的。早前不过帮袭人做几个蝴蝶结,被婶婶知道罚我做活到三更天。”

本来是两个小姑娘互相说闲话,忽听袭人的名字,探春抬头:“你怎么帮袭人做活?”

“她说忙不过来,叫我打几个蝴蝶结,怎么了?”

“果然诗词见人品,就知你是个憨的。”林黛玉不知怎么想到贾敏戳林茈玉的场面,抬手一指头戳过去。“横竖我这辈子打过的蝴蝶结不是在我们姐妹身上,就是在母亲、弟弟身上,连父亲和琏二哥都没有,你自去想吧。”

探春即刻接话:“这是其一。其二,只有你指派她没有她指使你的。两月前我做了鞋给二哥哥,环哥儿不依都不成,她是什么东西?”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史湘云脑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疯狂转动。

她是憨不是傻,自小在贾府常来常往,与贾宝玉同吃同住,对袭人等也十分熟悉,当日答应时并未细想,过后被婶婶罚了只管埋怨,今儿被两人联手指摘,忽地明白过来。

赶巧到晌午,贾宝玉匆匆跑来。

“听丫头说你们在这,叫我好找。先生下课晚,我好容易才溜出来,从外面带了点心回来,给你们尝尝。”

逃学厮混是常态,贾宝玉丝毫不遮掩,一路连蹦带跳过来,兴冲冲献宝似的端来点心,却见众人脸色不好。

“怎么,可是吵架了?”

“哼,我且问你,你身上这衣裳谁做的?”史湘云想到那几个蝴蝶结,再想到自己被罚做活到三更,怎么都不得劲,张口就质问。

贾宝玉面对姑娘最是好脾气,指着上衣:“这个?这是现成的料子,麝月缝的。”

“裤子呢?”

“裤子是晴雯做的,老太太说她针线好特意指给我。问这个干什么?”

不信找不到痕迹。史湘云围着贾宝玉转两圈,伸手指着从他领口处露出来的一截汗衣:“那这个呢?”

“这是袭人做的。好端端你问这个干什么?”

史湘云不答反问:“这就奇怪了,既是晴雯针线好,为何贴身舒适的衣物不叫她做,体面外穿的长袍不叫她做,反叫她做半遮半掩的裤子,难道见不得人?”

“云妹妹,你今儿怎么了?这些衣裳都是她们商量着做,你既好奇,等我回去问问。”

“不用问,问不得,婶婶骂我都不好直说的话,怎么好叫你直白去问?”

冷哼一声,史湘云转身拉着林黛玉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