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事康熙不会事无巨细的关注,可即便如此也没少听说胤祐给戴佳氏送东西,那就说明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胤祐已经送过更多东西。儿子孝顺是好事,康熙很高兴,但只孝顺额娘不孝顺阿玛,说不上吃醋,但有点不高兴。
胤祐明显没想到会被问这种问题,更没想到会被问得这么直白,抬头愣愣地看着坐在上头的人,好半晌红着眼眶低下头。
“皇阿玛日理万机,儿臣不敢打扰。而且几位皇兄日日轮值守在畅春园,儿臣,儿臣……”
后面的话没说完,康熙猛地想起上次似乎也是在畅春园,胤祐想来提前问点什么,听到他已经决定并下旨后就回去了。当时他是怎么说得来着?似乎是说“如果所有儿子都能这么省心就好了”。
省心的儿子……吗?
看看下面低着头的胤祐,再看看手中精致的木偶,康熙心里一虚。
他的儿子太多了,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将关注放在每个儿子身上,所以有的时候会忽略其中几个。如果被忽略的儿子不懂事,如同老九、老十那样,他就可以心安理得,但如果被忽略的儿子懂事,就算是皇帝也会有那么点心虚。
将木偶交给李德全,康熙微不可闻的轻咳一声:“好了,朕就是随口一说,去看你额娘吧。近来没什么太要紧的事,朕还算得空,下回有什么好东西也给朕看看,这东西好虽好,却还是更适合打发时间,不适合朕。”
胤祐还在低着头,大概过了两秒钟,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的光显得屋里都亮了几分:“儿臣遵旨。”
“去吧。”
康熙挥手,李德全连忙将木偶送下去。
等胤祐走了,李德全小心观察康熙的神情:“皇上,奴才看这小东西还挺有趣儿的,想必是贝勒府里几个小格格喜欢,贝勒爷才想到给成嫔娘娘瞧瞧。”
“的确是小姑娘会喜欢的东西,他有心。”
“皇上,方才贝勒爷瞧着很高兴。”
“是吗?”康熙明知故问,脑子里也回放出胤祐刚才的神情,又想到其他几个年幼的儿子,忽然长叹。“大概是年纪大了,回头想想朕的确已经很久没关心过儿子们了。记得上一个朕亲自带过的儿子,还是老六。”
六皇子胤祚,德妃所出,幼年夭折。
每每涉及到父子话题,总会滑向不可控的方向,李德全满脸为难,纠结半晌不敢说话。
康熙自言自语:“后来十四倒是健壮,不过和老四、老六都不一样。老四这小子从小阴晴不定,朕看着就来气,要不是表妹护着他,他肯定挨揍。”
想到早年带孩子的经历,康熙也再次回想起早年被孩子气的感觉,直接将御笔放在砚台上:“老大这个大哥当得也不好,从小就不跟弟弟亲近。太子被朕惯坏了。老三就看着老实。老九倒有一副好皮囊,宜妃还说可惜不是个格格。老十这几年养得随性,不如十三性子好。”
老四胤禛以前的皇子都能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但老四往后几乎都是近些年的印象,康熙一总结,恍然发觉他确实很久没有仔细关注过儿子们了。
李德全听出来了,但不敢说,只赔笑:“这么些皇子,皇上都能分清他们的性情,可见慈父之心。前些年都忙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阿哥们都知道皇上心思,就像七贝勒似的。”
“他们知道?”
“自然知道,方才七贝勒的模样,皇上您不是都瞧见了?”
“是啊,朕瞧见了。”康熙点点头,眼睛里却透着怀疑。
胤祐的样子他是看见了,但他很清楚,那是因为胤祐幼年的经历,也因为胤祐无缘皇位,但其他儿子能有几分真心,就不好说了。
当皇帝时间久了,会下意识产生怀疑,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都不能完全信任。
重新拿起笔批阅奏折,康熙神色平淡。
李德全却微微皱起眉,在心里将两人方才的对话掰开揉碎一个字一个字分析。
后头胤祐随着太监去见戴佳氏,脸上是毫不作伪的兴奋。
幼年时,他是真切盼望过父母宠爱的,但众所周知他没有得到。时隔多年,虽然用了点手段,但他确实得到了,这是得偿所愿。
见到戴佳氏,他迫不及待将在前面发生过的事情叙述一遍,想要分享喜悦。
但出于他的意料,戴佳氏没有笑,而是红了眼眶,抖着嘴唇半晌才说一句:“是额娘对不起你,这么些年让你受委屈了。”
胤祐的笑容僵住,他没处理过这种事情:“我……”
“孩子。”戴佳氏没控制住,抱着胤祐泪流满面。
原本好好的来分享小玩意,结果母子两个抱头痛哭,木偶也没拿出来玩,胤祐红着眼走了。
听到汇报的康熙还莫名其妙,诧异他们母子居然不多说会话,等明白他是“始作俑者”,立即低头咳了两声,当晚就舍下满畅春园的年轻庶妃,歇在了戴佳氏那。
而胤祐得到了康熙的承诺,有事没事给戴佳氏送东西的时候,也开始给康熙送一份,存在感是蹭蹭往上刷。
皇帝什么都不缺,他也不用特意搜寻什么贵重东西,给戴佳氏送什么就给康熙送什么。这样的送法按理来说没问题,但有时候也会有点问题。
比如林茈玉给戴佳氏找的花样子,被胤祐没有仔细看一分两半,一半送给戴佳氏一半送给康熙。
李德全看见花样子都懵了,康熙更是一面命人把花样子给戴佳氏送过去,一面把胤祐叫来数落一顿。
胤祐被数落了就嘿嘿笑,不过后来倒是没再发生过这事。而他和康熙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平常,比从前亲近了不知几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