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页

唐末大军阀 云霄野 2260 字 2023-03-08

对于这么个阶下囚,李天衢心说宋齐丘做为辅国臣子,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显著……由他执掌国政,致力于发展生产,而增强南唐国力,打理得治下“旷土尽辟,桑柘满野”,而宋齐丘又极重视教育,创办金陵国学,名家辈出,也使得江南文风盛于五代各国。

可另一方面,宋齐丘虽然曾经身处于南唐政坛的顶端,可是他几度被贬,也是因为他性情善忌护短,又常好弄权结党,而投拜到他门下的五个权势最高的党羽狂妄专肆,俱无才干,而在南唐朝中被称为“五鬼”……所以对他倍加信任的南唐烈祖李昪逝世,由元宗李璟继位之后,宋齐丘便迅速失势,最终落得个被幽禁于九华山中活活饿死的下场,还与南宋时节遗臭千年的秦桧一样,得了个丑缪的谥号。

再加上宋齐丘最先谏策与契丹密谋瓜分中原,虽然他完全处于吴国……应该是徐温义子徐知诰的立场上设想,但这也着实犯了李天衢的忌讳。就算你也有治国才干,可弊端隐患同样明显,也不顾及的提出引契丹入主中原这等阴谋,那我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厚待拉拢你。

而且你宋齐丘又是特意要来算计我魏朝的,就且先在牢狱间多吃些苦头吧。日后又当如何发落,反正我是不急……李天衢心中念罢,遂又对张骁交代道:

“眼下耶律阿保机意图吞并渤海国,尚且无法与吴国联合夹攻我朝。可是契丹、吴国先前既然已暗中来往过几次,双方也必定是为以后筹谋,而意欲对我朝不利。

契丹与吴国之间,经过密谋又意欲何为,你便知会巡院侍卫司再让宋齐丘一五一十交代个清楚。总之那人就一直看押着便是,你对那宋齐丘做了什么,朕不过问,但是务必要确保他留得条命在。

既然是吴国殿直军判官,可那宋齐丘却诈称走海贸的商家,途径我朝治下市舶司,却还要北上赴契丹暗做勾当……此人为我朝擒下,再宣告出去,那么吴国的用意,自然是昭然若揭。而查获吴国与契丹来往的书信,便是物证,至于宋齐丘这厮,便是吴国国主……应该说是徐温那对义父子明面上对我朝称臣,暗中却图谋不轨的人证!”

张骁闻言,当即朗声领命,旋即又向李天衢问道:

“如今擒捕宋齐丘下狱,又查获契丹与吴国来往的书信,已可说是人赃并获、证据确凿。所以出兵讨伐吴国,也是名正言顺……那么我朝也是时候集结大军,筹谋攻取江南了吧?”

第1084章 将军中的常青树,又赚到宝了

“宋齐丘至契丹复归返程,而为我朝拿获,与陆路相较,走海路归期不定。所以吴国徐温、徐知诰那边,想必还不知我朝已识穿他意欲勾结契丹的阴谋,而且又有确凿的证据,有了兴师问罪的名义,纵然悍然出兵征讨,也是名正言顺……”

听张骁兴匆匆的问罢,李天衢旋即又长声念道:

“不过我朝是师出无名也好,名正言顺也罢,楚、越等国与吴国唇亡齿寒,也决计不会坐视我朝的势力延伸至江南地域。所以即便先前名义上臣服于我朝,如今恐怕也将出兵支持吴国。

虽说如此一来,我朝这也有了对楚国用兵的名义,但同时与多国交战,这段时日也须好生筹谋部署才是……”

张骁领命退下之后,李天衢吩咐下去,又宣召一人入宫觐见,然而那个人,本来却并效忠于魏帝的军将。甚至先前的态度,还一直对魏朝抱有敌意。

毕竟杨师厚本来效力于朱氏梁国,与魏朝数度交锋,还占尽了便宜……而后为势所迫,投入巴蜀,又转战于滇地。杨师厚却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为了自己子嗣的后路着想,遂与魏帝李天衢达成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