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士匄出来后感叹:“哎,我小看这个大丈夫了(吾浅之为丈夫也)!”

稍停,范匄看看左右无人,又对自己的儿子范鞅说:“我也小看了栾盈的聪慧,我范氏有这样一个聪慧的敌人,真是可怕啊。”

范鞅阴沉的回答:“父亲觉得可怕,那就早点下手。”

范匄提醒:“儿啊,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范匄想着事情能做不能说,但他的举动却表明了他的内心——赵武在临淄城下收到荀偃去世的消息,先为荀偃的去世大哭一场,而后跟韩起悄悄说:“鄢陵之战的时候,你曾经对我说:‘我们的时代开始了’。你那话说的早了一点,现在依旧不是‘我们的时代’,不过我知道,一个新的时代确实开始了,我晋国从此要从‘政治家政治’过渡到‘政客政治’。”

韩起笑了一下:“这次围攻临淄城,我原本想追随你开创‘我们的时代’,但没想到你却这么说……‘政治家政治’与‘政客政治’,有什么区别吗?”

赵武叹息:“政治家的政治是国家的政治,政客的政治是私人的政治——政客们的本质特征在于:自身、家族的利益是他们的最高价值,自己手中的权力、资源,乃至整个国家机器,必要时都只能作为捍卫、扩张私利的工具而存在。

你看元帅荀偃临死时,范匄的劝说辞就知道,在范匄看来,最让人死不瞑目的自然是自家的私事,他想不到荀偃是为了国家。嘿嘿,我想,当时更让他惊讶和忧虑的,是自己外孙栾盈表现出来的才智——虽然他不会说出来。”

韩起沉默片刻,又问:“元帅去世,那么范匄将顺位接替元帅——你猜他会不会让你接替副帅的位置?”

赵武不吭气了,田苏阴阴的插嘴:“范匄他不敢——范匄带领大军回国,国内一半个军队依旧掌握在我们手里,还在继续战斗,而荀吴(中行吴)继任,也需要靠我们的支持,智盈也只能依靠我们才能站住脚。范匄不敢在这个时候触怒我们。”

齐策点头表示赞同,顺便建议:“主上,攻城器械已经造好,请让我们开始总攻吧。”

此时,南方楚国的军队见到郑国始终不开城出战,眼看春耕到来,令尹子庚只能无奈的撤军,走在半路上的郑国军队与宋国军队获得这消息,顿时松了口气,两国联军放慢了脚步,郑军统帅子矫也有闲心与宋国公卿私下里联络一下感情。

宋国的政体,国君以下设立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空),司寇(有时分为大司寇与少司寇),大宰(有时增设少宰)。以上六个职务在国家最为显赫,国家并没有专设执政职位,而是根据情况由担当以上六个职务之一的人选担任执政,如华元以右师执政,而子罕以司城执政——这一点很具特色。

这时的宋国正进入“华元后时代”,与名臣华元的内政、外交大权独揽不同,这一时期的宋国,执政子罕(名乐喜,非郑国那个“子罕”)主要负责国家内政,而另一个名臣向戌主要负责国际事务。

子矫私下里找宋国左师、宋军统帅向戌商议:“我们之前的郑国内乱,失败后。乱党尉止、子师仆被杀,侯晋出奔晋国(被赵武收容),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出奔宋国。如今,郑国彻底附晋,与你们宋国处于同一阵营。而那次动乱,遇害的子驷、子耳、子国的儿子子西、伯有、子产对外逃的乱党念念不忘。

我听说侯晋如今在甲氏,帮助赵武主持甲氏的开荒事宜,这次赵武召集甲氏附庸攻击齐国,就有侯晋在里头,所以赵武才迟迟不让甲氏的军队与他汇合,他怕我们郑国与侯晋起哄,直到我们郑国的军队走了,他才去召集甲氏的队伍。

侯晋的事情也只能这样了,赵武子虽然收容了我郑国的叛贼,但我们对他无可奈何,只能期望他事后补偿我们了。而如今,子驷、子耳、子国的儿子满腹仇恨,宋国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小帮助,我听说宋国也讲究礼仪,宋国收容乱臣贼子,恐怕不是讲究礼仪的表现。如果有可能,请宋国能引渡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