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晋国争霸的时候,秦军出击,秦国的贤臣百里奚看到秦军出城时的脚步,就预言说:我们要战败了,出城的秦军脚后跟扬的太高(趾高)。士兵个个走着检阅正步,但凡走正步的军队一定做事轻浮,此战必定会战败,我要准备好棺材了,替我出战的儿子收尸了。
百里奚这是在春秋中期的说法,其实他不知道,春秋之后,喜欢走正步的军队多的是了,他们不见得因为走了正步而战败。
不过,晋军走正步,这是春秋时代第一支军队用这种近代阅兵典礼时的步伐行进,这种步伐确实让人觉得充满了傲慢。
赵氏常备军走的正步还不算什么,先驱军过后,赵武的车驾出现了,他左右是其一手训练的武卫军第一师。武卫军人数多了,走起正步来更加威武雄壮。
武卫军总共有五个师,其中三个师一直驻扎在黄河之南,毗邻秦国。而有两个师留在国都之内,并参加了围攻曲沃的战斗。那两个师的训练水平只是稍稍超出了春秋时代通常的平均水平,而驻扎在黄河南岸的武卫军三个师一直很神秘,连齐国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真面目。他们初次亮相是在南方战场上,用三个师的力量击溃了楚王亲自率领的楚国大军。
如今这支神秘的军队亮相了,列国使臣深深吸了口气——他们已经无法用言辞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运
整齐的铠甲,整齐的军服,整齐的兵器——晋国军队素来闻名于世的好整以暇,被这支军队发挥到极点,他们打着火红的旗帜,数千人的脚步蹬踏在地面上,仅仅发出一个声音。
这声音恰好落在鼓点上,它无限的放大了军鼓声,使得军鼓听起来地动山摇,连周围的城墙都在瑟瑟颤抖。
新田南门外,不远竖立着一座棘门,但这座棘门已经不能称之为棘门了,因为它不是用荆棘搭建而成的,三天来,乐王鲋调用了全国最好的木匠,用巨大的木材搭建成一座华丽的木质大门。因为时间仓促,这座木门还来不及粉刷,乐王鲋又调用了上百匹布,用彩色的布匹将木门包扎起来,结果所有露出木色的地方都缠上了彩色布条,整座木门五颜六色的,颇有点喜庆意味。
此时,晋平公的车队正停留在木门边。他张着嘴看着王旗驶过,随从们搀扶着毫无意识的他走下了自己的战车,搀着他穿越棘门,又搀扶他爬上队伍里那辆空置的,本该属于晋平公的战车……而后,晋平公乘坐这辆战车穿过棘门,以此象征这场战争是由他领导的。
穿过棘门之后,晋平公乘坐的战车行驶到路边。这时,先驱军抵达了,旗手穿过棘门的时候,把旗帜有垂直状态放置成水平,象征着“偃旗”。此时,行军锣鼓依然敲打着步行节奏,士兵们并没有放下武器,但每一小队武士经过晋平公车辆前的时候,都将自己手里的队旗顺手插在国君的车马之旁,以此象征“解除武装”。
赵武的中军旗到了,旗手刷地一声将军旗水平放置,开始偃旗。赵武亲手解下佩剑,他的车右卫敏跳下战车,将赵武的宝剑呈递到国君战车上,晋平公抚摸着赵武的宝剑,心里感慨万千,但没等他整理好言词,后续络绎不绝的车马到了——中军过后,是呈现参战武士所获的各种各样战利品。
武士们赶着牛车,或者马车,车上拉满了缴获的楚国青铜器、丝绸、黄金。那些没来得及搜刮到牛马的武士,则干脆把自己的俘虏绑在战车之前,让他们像牛马一样牵引着满载的战车前进……
每一名武士在穿过棘门的时候,都像赵武一样放下了自己的武器,但因为这些武器不是出自国家武库,所以他们没有把武器交还给路边的司马府官员,而是转身放在身侧战车之上。与此同时,每队士兵的旗手则将战旗插在国君车旁……不一会儿,国君战车两旁成了旗帜的丛林,从棘门开始,一直到新田城的南门之下,旗帜仿佛是灌木丛,茂密的让人一眼看不到边。
晋国是个军国主义国家,锣鼓声吸引了一大堆观看者,没有出征的晋国百姓站立在道路两旁,他们刚开始,只注意欣赏这支队伍的军威,等后军有一部分入城了,才有一两个百姓醒悟过来,大叫出声:“啊呀,战车上那黄亮亮的,可是传说中的黄金,好亮,晃花了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