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民的想法,张琏也是支持的,自来归之后,他也曾想过在南洋自立,但听说李彦直成为海军都督后就彻底断了这念头,并急切地想在李彦直眼前露上一手。
但蒋逸凡却觉得澎湖已经聚集的部队对王直、破山的联军没有优势,抢在李彦直之前冒险强攻,太过危险,“弄不好会让王五峰他们将我们各个击破,那时反而糟了。”
“我取回鸡笼,不需要动澎湖的兵船。”王牧民说。他这句话可叫蒋逸凡等都大感诧异。
“你不动澎湖的兵船?那你拿什么去打海战?”
“谁说要打海战的?大员虽然是个岛屿,可岛屿也可以打陆地战啊!”王牧民道:“我早在许村东北二十余里的山间准备了一支山地兵,都是大员高山土著,是在这次防守安平一战中打出来的人。现在只等吴老大答应了,你们这边大张旗鼓号称进兵,引他们注意,我那头就带人杀到鸡笼去!”
众人都是一愕:“山地兵?”
“不错。”王牧民笑道:“大员南北两部,陆路大体上是不通的,但其中另有小路可走,这小路王直、破山他们初来乍到,所以不知,我却晓得!只要我这支山地兵绕到鸡笼背面,插他一刀,只怕王直到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张琏一听,连称妙计,又说:“我也有一计谋,我听杨舟说当年他们搜寻李二公子,曾绕岛一周。如今王五峰他们的兵船都聚集在大员岛西岸,东面防守必松,我就率领着从南阳带来,绕一个圈,从背面攻击鸡笼。”
他们这两支都是奇兵,若是成功,收效极大,就是失败了,其余各部退守安平、澎湖、月港一线仍能坚守到北面海府军南下,谋划至此,吴平便下定决心,道:“好!就这么办吧!”
第十九章 岛内行
大员防卫战虽然将安平镇以北的沿海村落打了个稀巴烂,可沿海民众内撤到内陆,在离岸十里的地区开荒辟林,立壁立垒,却又加速了大员岛的纵深度开发。
陈羽霆虽然被王牧民等嫌弃为“软弱”,但在他执政大员期间,安平镇政权对大员早期的移民以及本地土著采取怀柔政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了他们许多好处,和内陆各部的酋长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都为战争期间难民向大员内陆地区迁徙创造了好条件。
这些失去村落的难民再次成为移民,只是这次不用渡过海峡,只是从沿海迁徙到了更深入的内陆。他们的到来,给这片未开发的土地带来了新的作物、新的农具和新的生产模式,在李介等人的努力下,许多早先的移民以及土著也都加入了安平守卫战中来。
王牧民为人喜动不喜静,用兵喜攻不喜守,早在对王直破山的军事对峙还处于弱势时他就想着如何反守为攻、以攻为守。当时他兵力较弱,便想要想进攻必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在长达一个月以上的南大员攻防战中,海贼们虽然步步南逼,可是战场却一直局限在沿海,这个时代的南大员基本上是从原始森林中烧伐出一个个的村落,村落与村落之间由河流、小路乃至林间蹊径沟通,在缺乏本地向导的情况下,海贼们离开海岸五里以上就感到两眼一抹黑,攻势便遭到了遏制,离开海岸十里以后所有海贼便都丧失了安全感——林木间的声响,是鸟叫还是人语?是兽过还是人踪?海贼们不知道。他们的总人数虽有几万,但几万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而几百个人乃至上千个人进入大员深处却如泥牛入海,随时都会被淹没。
王直和破山都知道,他们的兵力虽然占据优势,可真要把大员的内陆地区也征服所需要的时间绝不会是一个月、两个月,至少也得三五年,在安平镇的攻防战进入僵持状态以后,大员安平镇以北的西部海岸以及大员海峡澎湖以北海域虽被海贼们所控制,但在大员的内陆地区,李介和他的手下却能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