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地方的老百姓都一样,喜欢政府对外采取强硬态度,升龙地区的士民对黎氏感情已淡,听说他们来犯边都极为愤怒,见升龙政府态度坚决却又多了几分好感。
阮信气得哇哇大叫,他反口责骂莫家兄弟引狼入室,但他这么一个莽夫,打舆论战如何是李彦直的对手?
这段时间李彦直极力约束兵将不得外出,除了帮忙维持治安之外,尽量使老百姓和士林感觉不到大明军队的存在,对各种和士林最贴身的民生事务他又全不插手,任莫氏折腾去,做了好事有他一份背后支持的功劳,出了问题则由莫氏去背黑锅。他本人却巡回于升龙城内各处学校讲学,或到城郊宴请乡村父老,极尽亲民之能事。蒋逸凡在旁组织安南有名的诗人士子,把这些事迹都写成诗文,传播了开去,使李彦直到达升龙虽只短短半月,但其文名已是深入人心,士阶级也好,老百姓也罢,都把他看作一代儒宗,都道大明是来了一个大宗师,却多忘了这位“宗师”背后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与之相对的,阮信的种种荒淫无耻却安南的官员被揭发了出来,如克扣军饷,如残杀百姓,如侮辱文士,如奸淫妇女——这些也都是确有其事,只是蒋逸凡一系将之加以强化传播而已,百姓士子本就不喜欢阮敬,又听说过一些阮信飞扬跋扈的事迹,厌乌及乌,在蒋逸凡的宣传攻势之下无不将阮信视为虎狼一般的恐怖分子,至于这头虎狼说的话,传到升龙地区能起到的作用自然就微乎其微了。
这也就罢了,在确立儒家信义的同时,李彦直又嘱咐莫氏将阮信的粮饷供应断了!
安南的国本乃是洮河三角洲的农业带,北部山区边关并不产粮,一切供给全靠升龙调配。由于三角洲是平原地带,无天险可守,北部边关又是面向大明,精兵强将历来聚集于此,无论是黎氏莫氏还是阮氏,捏紧粮饷供应都是其控制北部边关军力的不二法门。
莫正中心里虽不愿意现在就将阮信逼上绝路,但面对李彦直这样“堂堂正正”的要求却毫无还手之力。是啊,阮信眼下是在对抗升龙啊,那升龙断他粮饷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若是不断,反而显得莫正中心中有猫腻呢。
莫正中是安南的老派官僚,控制朝政以后早把产粮州县的官吏都换了,他玩起政务倒也得心应手,这粮饷他说断就断,这一来可就把阮信逼上绝路了!
“将军,我们还有一个月的蓄积,”阮信的参军禀告说,“可是我们不能再等一个月了啊!”
若等到粮饷将尽,那大军就乱了,那时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其实阮信对李彦直的大军也颇为忌惮,毕竟那是威震四海的精锐部队啊,在升龙又是以逸待劳——可现在他已经没有选择了,要么是束手就擒,要么是等着饿死,再要么,就只有铤而走险了!以阮信的脑袋,在现在的局势下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来了。
“杀吧!杀回升龙去!夺回安南!驱逐明寇!”
跟着便不顾北面俞大猷的虎视眈眈,直接扑往升龙。
阮信叫响了“驱逐明寇”口号,还真引得十余个地方群起响应,且那十几个地方所在的位置,刚好有将升龙包围起来的趋势。一时间安南境内硝烟四起,莫正中、莫文明都甚是担忧。
李彦直却稳如泰山,笑谓众人道:“他来得正好!”
命唐举在城北小七里湾驻防,准备迎敌,“且守他一守,不用急着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