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庙大殿改成的某处特别学堂之中,正在讲授着《韩非子·五蠹篇》的民之政计篇:“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
其大意就是:世上人们的习惯想法,都是追求安逸和私利,而避开危险和穷苦。如果让他们去打仗,前进会被敌人杀死,后退要受军法疵,就蹿危险之中了。
放弃个人的家业,承受作战的劳苦,家里有困难而君主不予过问,就置于穷困之中了,穷困和危险交加,民众怎能不逃避呢?
所以他们投靠私门贵族,求得免除兵役,兵役免除了就可以远离战争,远离战争也就可以得到安全了。用钱财贿赂当权者就可以达到个人私利,私利一旦达到也就得到了实际利益。
既然平安有利的事情明摆在那里,民众怎能不去追求呢?这样一来,为公出力的人就少了,而依附私门的人就多了。而缺乏足够的制度和手段来遏制,这种好逸恶劳崇尚不劳而获的风气和潮流。
于是,国家的情势就越来越败坏,而门阀士族私家掌握的利益则越来越大,乃至倒逼和凌驾于各级公共权力之上。王朝就此更替的末世之期也由此到来。
新投过来的数十名义军头领,正在一边听取这照本宣科的讲述,一边翻动着书册,或是做出相应的标准和记录来。
而刚刚回到后方不久的赵引弓也赫然就在其中;他是在没有想过自己放下工具拿起刀枪厮杀了多年的粗手,居然还有可能像那些先生、学子一般,笨拙有加的拿起那些纸笔来,以而立之年重做那修习之事。
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困难和艰涩,他甚至已经捏断了十几只炭笔,撕破和戳坏了好些簿子,把握惯了刀剑弓枪的虎口和指肚茧子,都重新磨光了一层又一层;但他还是奋力坚持了下来;并且还从中找到了自己余生的意义。
因为他已经有些明白和体会到,古时的名臣《周处传》故事中,在兴灭三害之后得以朝闻夕死的一番心情和感悟所在了。
第380章 既喜朝闻日复日(二)
而让赵引弓最为深以为然而须臾不离身,又深深陶醉和沉浸其中的,则是一份看起来颇为崭新,却已经被往复搓揉出破损斑驳卷边的事物。
那是来自后世《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节选内容,改头换面称为《百姓工作及阶层分析》的小册子。
开篇明义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鼎革天下的首要问题。”
“华夏过去一切来自百姓的斗争和反抗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在小农经济之下,居以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其实是愚昧且麻木而害怕改变的居多……虽然他们总是历朝历代最先起来反抗的群体,但在各种不公和残酷压榨下,只要有一丝苟且得安的可能性和苗头,他们就会继续沉沦和忍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