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许多疑问伤病退役或是转入二三线的义军士卒,就构成了这些编列和检括行动当中的主要支撑力量和核心骨干。
虽然将他们变成合格的兵员和预备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用来种田和做工之类的集体劳动,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有着现成的经验和制度。
甚至女人和孩子也不例外的,需要投入资源也大都可以就地解决,土地是开发过的,房屋是现成的只需略加改造和修缮,再用围墙围起来;家什、牲畜可以就地抄没而来,改良过的种子和新式农具则是从另外专门提供。
而最大宗的支出,就是用来维持到下一次收获的人员配给所需而已。而且这个过程基本是逐步增值的良性循环。等到他们初步安定下来之后,就可以通过农闲时起的间歇基础训练,从中获得约一万左右的潜在兵源补充,或是三四万半脱产的兼职劳动力。
然后,再通过矿山、工场的效率转化之后,就会成为壮大太平军经济体系当中的新血和活力来源。
第406章 候烽河外暗(二)
“此战我部当有三利三长。”
负责撩敌掠阵的杭州军勇将,临安附属五镇之一的武康镇将李慈飞,亦须发泵张的在阵前策马举矛高喊鼓舞道。
“我军乃是一路讨贼未尝败绩而来的新锐之师,而太平贼则是城下之围的师老疲敝之众……此当其一。”
“我军乃是多以本乡子弟驱驰在前,既有熟悉地利之便,亦有潜在的人和之势……而贼自外来之众,又残剥士绅以为给用,已然既失人心又不得乡野之望……又当其二。”
“我军又有丹徒城中的镇海精兵为呼应,而贼军亦有腹背受敌之厄……此为其三……”
说到这里,他再次振声大呼到。
“既有如此大好机缘,还不快随我杀贼报效,功荫家门,荣华富贵,人人有份……”
“杀贼报效。”
“杀贼报效。”
一片振臂如林的起哄声响彻一时,又变成大片裹卷着杀气腾腾而出的浩荡阵列。而在前方,第一支前来迎击的太平军青旗,也出现在了地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