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在岭南的桂州、龙州,山南的金、商、随等地,相继接管和恢复的大小官牧、厩场。为太平军常年稳定提供了大量肉食皮毛角筋制品和畜力、代步工具来源。
虽然,从江南地理上看,并不乏大大小小的草场和草原,但是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养马的。要经过实地具体考察过相应的水土气候、植被种类、地势走向,才能够确定最后的结果。
毕竟,马儿也不是什么草都可以吃的,也相对喜欢海拔较高开阔凉爽通风的台地、高原环境;放到暑热湿重、蚊蝇滋生的地方去,很容易就因为皮肤病、腹泻等时疫死掉一大片。
当然了,负责下达这个任务的周淮安,倒也不是头脑抽风或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后世元、明两代江南马政的成功经验和成熟范例的珠玉在先。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就不用说,作为马背民族他们几乎走到哪里就养马到哪里,几乎把适宜放牧的土地都被圈占了,就连远在海外的济州岛都不放过。
而朱元璋继承元朝在两淮、江南的遗产之后,同样也是在大江以南遍设马场,一度使得首都南京城门之外,遍地都是牧场和马群所在。
因此,唐代江东的开发度虽然不及这两朝,但是在太湖、富春江流域,还是有一些可以利用起来的边角区域;又比如刚收复浙南的丘陵地带之中,后世就有好几个天然草场。
也许未必都适合用来养马,但是只要可以养牛养驴养鹿养羊养猪,都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
此外,福建观察五州在这个时代也有养马的历史,光是大中年间的泉州置监就养马5700匹,其中一部分马匹甚至还是养在嘉禾屿,即后世的厦门岛上。
不过周淮安暂时还没有心思,把脚踏进这个除了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之外,基本上就是地僻民穷,蛮汉杂处而土客矛盾重重的烂泥坑里。
“快停下,操家伙……”
然而正在王仁寿在对将来的浮想联翩当中,杨师厚突然就勒马对其他人喝声道:
“前方送来的风中,有烟火和血腥味……”
随后,这只小小队伍当中的骑手就已然迅速聚集起来,持刀擎弓的具列于杨师厚的身后,又随着他朝着上风方向箭般飞驰而去。
他们才没跑出多远,就见到一片凌乱的湖畔苇草从中,正在不断冲出许多挥舞着各色长短兵器的武装人员来,虽然他们的服色杂乱不堪,但都一致蒙上了头脸。
而在他们袭击和围攻之下,则是一群围绕着一辆大车,车上还插着代表驻队团序列,颜色较浅的一面太平青旗。这下敌我之别就一下子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