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对太平军比较有利的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淮西招讨大旗下内部势力纷呈并不算齐心,各种山头林立之下而与太平军私通曲款比比皆是;虽然不至于像是筛子一般的单向通透无遗,但在足够的利益驱使之下,也是事无巨细的日日皆有人回报过来的。
最后,才是眼下作为主要敌对对象的杨行愍所部了。无论是在另一个历史的时间线上,还是这个大幅魔改后的人生轨迹当中,他也算是一个颇具传奇的人物了。
第813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四)
就像是大多数的时代气运之子模版一般,这位杨化源的人生也充满了某种意义上“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意味。
比如在这个乱世想要父母双亡,或是全家死的只剩一个出来流亡或是沦为盗匪,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而且他的起家之初同样也是跟着别人去冒死贩盐;只是与世代贩盐致富以至于有能够供养读书人的黄巢家里不同,他家是地道庐州乡土中朝不保夕的世代佃农。
因此,就连贩盐这种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杀头生意东圃做不下去之后,他就毫无意外的参加了绵连江淮之间的乡土农民暴动。结果在事败得砍头行刑过程中,刺史郑棨因为他相貌奇特,于是解开他的绳索,将其改为充军戍边朔方。
这也成为他人生中得以发生蜕变的一段重要际遇。因为他天生大力又善于奔跑,由此作了传讯得步奏吏。通过这段戍边的经历,他不但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夫之子,变成了个粗通文墨的小头目,还得以在同袍中结识和聚拢了名为“三十六乡党”的第一批追随者。
待到期满回乡之后,就毫不犹豫砍了想要再度发配他戍边的军吏,聚众赶走刺史郎幼复就此占据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又重贿谋取到了淮南节衙的追认;开始在了在淮南节度使的旗号下辗转发迹的过程。
如果按照另一个时空的轨迹,他会在乘乱夺取扬州之后继续进取江东,相继击败了包括孙儒、刘汉宏在内一系列内外敌手,守土安民而广徕俊杰豪士,逐渐吞并据有横跨大江南北的江淮基业,最终左右逢源的遵奉中原朝廷而称制吴王,成为五代十国当中南方最强的南唐前身和发端。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他也是历史典故中以草莽之身最终成就帝王将相的标准模版。来自另一条历史线上的评价也不错,第一是爱护百姓,第二是善于抚御将士,第三是性格坚毅,屡败屡战。他用兵并无特别才能,但不折不挠,总能拖垮了敌人。
因为他既善于审时度势,在弱小时放下身段左右逢源于各方势力之中,拉拢和团结一切可以为己所用的力量;也能够稍以壮大之后把握机会以小搏大,乃至在关键时候下得了狠手剪除异己,干掉追随自己的多年的部下和盟友。
不过,这个时空周淮安一手缔造的太平军政权,就不会再给他这个崛起的机会了。只是与刘汉宏这种带有浓重乡土宗贼色彩的流寇集团不同,杨行愍这种传统枭雄式的成功模版,光靠军事上的打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釜底抽薪式的断绝其赖以为支撑的根基。
后续编成的“三支队”和见习生员不就是为此准备的么。而作为另一条历史先上他的宿命之敌和毕生对手,曾经多次以弱胜强击败过他的那位初代“吴越王”,被安排去了江北海陵城内主持局面,也是为了抵消和预防他潜在的气运之子光环,而由此在冥冥之中产生的诸多变数和意外使然。
至于朱存率领渡江向东扫荡的主力部队,反而是用来一锤定音的最后保险手段。正所谓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基本道理。
如果将来局势有所变化或是新出现的状况需要,在充分动员起来的江西境内和部分动员的江东三路,也完全可以于短时间内在江陵派遣军官团和老卒的框架下,重新组织和动员出约摸三万规模的生力军(补充营)。不过相应的代价和成本,就要再翻上几番了。
周淮安正在如此思量着,就见到一名脚步匆匆得虞侯送进来一封急讯,他一看顿然笑了对左右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