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在他暗自冷笑之际,鲁阳乡侯却拱了拱手,认真地说道:“请汝阳侯示下。”

只见汝阳侯郑钟捋了捋胡须,说道:“前一阵子,你鲁阳县要施行以工代赈,向我汝水诸县寻求帮助,期间说辞……呵呵,据老夫所知并不是那么恰当。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贵县的做法,在老夫看来,过于的……狡猾。”

“我不明白。”鲁阳乡侯摇了摇头。

汝阳侯笑了笑,说道:“贵县以工代赈的举措,老夫大致了解过,得闻贵县准备修一条河渠,试图将汝水南引,贯穿鲁阳,最终汇入沙河。……在近万难民涌入县内的情况下,老夫原以为公瑜你与刘县令会因此备受困扰,却不曾想,你们二人想出了如此妙计,既收容了难民,又借助了难民的劳力,只不过,其中的花费与开销,却要我汝水诸县来承担,这未必过于狡猾。”

话音刚落,便见汝阳县县令王丹冷哼一声,不悦地说道:“汝阳侯所言极是,这招借鸡下蛋,刘緈与鲁阳乡侯玩地可是出神入化。”

随着他的话,当即亦有几名汝水诸县的县令纷纷开头表示附和。

这也难怪,毕竟对于这件事,这些位县令心中确实有很大不满——凭什么我汝水诸县要为你鲁阳县开挖河渠的花费付账?

『……这老家伙!』

赵虞微微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汝阳侯郑钟。

他原以为对方会就王直的事再论个是非对错,却不曾想,对方直接就拿他鲁阳县以工代赈的事开刀。

眼瞅着那几位县令纷纷附和汝阳侯郑钟的话,赵虞心中澄清。

这几位县令,或许对此早有不满,如今在经汝阳侯府一挑唆,于是立刻就结成了统一阵线,拒绝再资助鲁阳县开挖河渠。

而在赵虞思忖之际,鲁阳乡侯则忍着心中的不悦,诚恳地向在场众人解释着:“诸位、诸位,这个问题先前我等便商议过,那些难民从宛南、宛北涌入我鲁阳县,这不单单是一城一县的事。我鲁阳无法承担那般数量的难民,但倘若放任不管,势必会酿成大祸,诸位也不希望那些难民涌入汝水诸县,对诸县造成危害,不是么?是故,我鲁阳县施行以工代赈,借修建河渠之工,将那些难民稳住,然我鲁阳只是一小县,难以独撑,是故向诸县寻求帮助……这绝非是威胁,而是互帮互助……”

“然而那条河渠,听说是以公瑜兄的名讳命名?”汝阳侯世子郑潜忽然插嘴道。

鲁阳乡侯张了张嘴,解释道:“是。……但那只是暂定,是刘公为感谢赵某助他安抚难民……”

“原来如此。”郑潜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公瑜兄应该帮到底才对,为何要垂涎于我汝水诸县的财富?借我汝水诸县的财富,去修鲁阳县的河渠,最后还是公瑜兄捞到善名,哈哈,公瑜兄真是好算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