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圣祚隆长寺中央还有一尊高近五米的铜铸佛像,下有千瓣莲座,每瓣都铸有一尊小佛,被称为“千佛绕毗卢”。
朱慈烺先是到大千佛殿烧了几炷香,拜了拜,然后参观了天王殿等几个大殿,这座寺庙建成不过二十年,平日维护得当,依旧显得崭新庄重。
后世北京西城区西四北三条的那座古寺,正是眼前这座皇家寺院,只不过经过时间的侵蚀,历史的变故,后世的这座寺庙钟鼓楼早已被拆除。
大千佛殿内的铜五方佛已迁移至法源寺供奉,其余佛像已经没有了,天王殿、大千佛殿、前西配殿则是被一些商店当作了仓库,其他殿宇也被当成了民居。
昔日的佛门圣地,后世已经成为芸芸众生居住的大杂院了。朱慈烺感慨,战争和王朝更替,使得多少中华文明惨遭摧毁。
在离开了护国圣祚隆长寺后,朱慈烺直接让仪仗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汉经厂。
汉经厂在箔子胡同中,是大明的皇家印刷厂,负责刻版印刷佛经、儒学经典及朝廷文书,也印刷《百家姓》等通俗读物。
听说皇太子的仪仗将要驾临汉经厂,汉经厂的典簿立刻吩咐将厂里厂外全速打扫一遍,然后带着所有官员和工匠站立在大门百米处迎接皇太子的到来。
他们谁也想不到,汉经厂这个存在感极低的十八线皇家机构,皇太子居然亲自莅临!这是皇明二百多年破天荒头一遭的事情啊。
记得汉经厂来过最大的官好像是司礼监从四品的右少监,那个死太监还是来奉旨催促印刷佛经的,一副很牛逼的样子。
皇太子的仪仗终于到来,汉经厂的官员们纷纷兴奋不已,一个个欢快的行礼,在六品典簿的引导下,皇太子的仪仗才不急不缓的进入汉经厂。
朱慈烺没有理会热情的官员们,先是简单的视察了一番汉经厂的印刷作坊。
他发现这个汉经厂的规模并不大,占地只有一千多平方,大概有工匠百名,印刷设备很是齐全。
朱慈烺问向身后一路相陪的汉经厂管事,道:“汉经厂的印刷制版是雕版还是活版?”
汉经厂的管事叫史志东,今年四十六岁,是个六品典簿,举人出生,因为文墨还算不错,又通晓佛经,且在京城中有些关系,这才好不容易在汉经厂混个一官半职的。
经过多年来的摸爬打滚终于混到了汉经厂一把手,虽然知道在汉经厂当差没什么前途,但史志东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