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页

总体上来说,原粮价格下跌百分之七十,国内的农业生产还是可以做到保本。这已经够了,我不认为目前的粮食出口价格,俄国农民能够赚钱。

政府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是一部分储备粮,以及财政收入削减800~1000万神盾。

要是直接冲击欧洲各国农业体系,用俄国人背黑锅只能忽悠普通人,政客们还是一清二楚的。

如果他们采取反制措施,人为提高粮食进口关税,廉价粮除了增加他们的财政收入外,还能怎么办?”

这是现实,在利益面前掀翻桌子是常有的事情。为了保护本国农业,采取贸易壁垒那是正常的。

第九十章 趁火打劫

农业危机实际上早就在酝酿之中,俄国人的大开荒运动,只是农业危机爆发的一根导火索。

进入19世纪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轮耕技术在欧洲推广,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新的生产工具不断被开发出来,拉开了机械化农业时代序幕,让一个农民能够耕种更多的土地。

这一时期,农业产量也大幅度开始增长。各国的粮食产量都在不断的刷新记录,以奥地利为例粮食增产量增速长年超过3。

同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粮食产量的增长。粮食产量增长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大部分人能够填饱肚子。相关的农副产品增加,也丰富了民众们的餐桌。

在人口增长过程中,农业人口也在随之增长。尽管随着工业的发展,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变成了工人,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在不断降低,但是这个数量还是增加的。

这种背景下,为了获得获得更多的收入,民间自发开始垦荒运动。俄国人的大开荒也不是首例,最初还是奥地利开得坏头。

奥地利国内的土地革命并不完善,贵族依旧持有大量的土地,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奥属巴尔干半岛就这么被开发了出来。

和1850年相比,奥地利本土的耕地面积已经增加了一倍。蛋糕做大了,国内的土地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

亚历山大二世搞大开荒运动,实际上就是学习奥地利的成功经验,既然农民需要土地,那就加大国内土地的供应量。土地变多了,矛盾自然就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