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页

这么一来,粮食产能过剩就无可阻挡。奥地利农业发展过程中,维也纳政府还在有意引导民众种植经济作物。

比如说: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的改稻为桑计划,还发展出了配套的生丝产业;波黑地区的葡萄园计划,葡萄干、葡萄酒产业也发展了起来。

这些有规划的发展,都是在尽可能的避免粮食产能过剩。不过这也是杯水车薪,粮食总产量还是在不断攀升中。

如果不是普俄战争爆发,俄罗斯帝国还爆发了内战,重创了俄国的农业生产,这场危机在几年前就会爆发了。

少了一个粮食出口大户,欧洲都没有出现过粮荒,现在俄国人重新回到粮食出口市场,产能还更胜往昔,市场无论如何也兜不住了。

欧洲不担心受到粮食价格受冲击的国家只有三个,英国人自然是其中之一,要不然他们也不敢点燃这把火。

不列颠工业化进行的早,工业人口早就超过了农业人口,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非常低了。

小农经济早在圈地运动中崩溃,土地相对集中化,抗风险能力较强,本身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自然不怕粮食价格血崩。

另外两个国家就是比利时和摩纳哥,后者不用都知道,看看国土面积就知道,一个临海小村庄,根本就没有啥农业。

比利时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国,欧洲大陆上最早的工业国,工业发达农业产值较低,不用担心受到冲击。

单纯从经济上出发,农业危机爆发后,奥地利的损失无疑是最大的。作为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受到的冲击影响也最大。

单纯计算农业人口,奥地利的农业人口还超过总人口数量的一半,说奥地利是一个农业国都没有问题。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土地相对较少的农民,实际上家中也有壮劳力进城务工。

既种地又做工,他们不能单纯的被认为是农民,或者说是工人。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往往两边都被统计上了。

不同的省份,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经济较为发达的波西米亚地区,农业人口数量所占比例已经低于百分之四十;而农业发达的匈牙利地区,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还高达百分之七八十。

这其中农民工的比例,又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某些人口密集的村庄,入城务工的青壮劳动力高达百分之九十。

法国的情况更加严重,意大利地区严重拖了后腿,尤其是南意大利地区。如果统计城乡收入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多少区别,甚至还会出现城市工人收入低于农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