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页

费利克斯首相一针见血道:“继续续约,在经济上有点儿作用,战略上毫无价值!”

农业大臣霍尔斯:“经济上的价值也不大,现在是自由贸易时代了,我们原本拥有的关税优势不复存在。

即便是没有了俄奥同盟,最多也就减少一部分沙皇政府的采购,影响微乎其微。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俄国工业很多环节都必须要依赖我们,就算是沙皇政府想要踢开我们,也要看他们能不能承受这个损失。”

这是维也纳政府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奥地利工业自成体系,和英法采用的是不同标准,完全配不上套。

俄国工业从一开始就深受奥地利影响,资本家们贪图便宜,直接采用了奥地利标准。

采取奥地利标准不算啥,关键是俄国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机械设备依赖于从奥地利进口。

现在要退出来,就意味着这里面绝大部分工业设备都要报废,这笔损失根本就不是沙皇政府能够承受的。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备战

俄奥同盟终结,如同平地响惊雷,瞬间轰动了世界。

什么太平洋战争、自由贸易体系之争、维多利亚女王秘史,这些热门新闻都被压了下去。

稍微有点儿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国际局势又要开始洗牌了。

没有了俄奥同盟,制约着普波联邦的最后一道障碍,已经不复存在。柏林政府不可能等俄国人准备好了,再发动战争。

这些年普俄双方都在为战争做准备,两国的军工业和交通,都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因为俄奥同盟的关系,俄国人和奥地利在军工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沙皇政府的官僚直接复制了奥地利军工体系。

从长远来说,这种完全复制的行为,断送了俄国军工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