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主政权则亲附顺朝,为了获得大顺册封为安南国王,郑主政权还曾经数度派兵协助大顺军进剿云南、缅北一带的叛乱土司,最终因这一系列的外交努力,获得了李来亨的青睐,得以册封为王。
相较于郑氏政权统治了人口稠密得多的领土,阮氏也具备一些优势。首先,他们处于守势的地位。其次,阮氏在他们与欧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的接触中获益,得以购置较先进的欧洲军备,在城防中雇佣欧洲的军事专家。第三,地理形势对他们有利:大规模有组织的军队仅适合平原旷野,而此种地点在安南十分希少;山岳几乎挤进了海里头。
在郑主的一再请求下,大顺也曾经委派一些铸炮工匠到安南帮助郑主政权建立炮兵部队,但由于地形不利于北方的进攻,郑阮纷争始终没有出现结果。
华南海盗被顺军剿灭以后,其残部多数逃到安南海域,接受了阮主政权的招抚,被册封以各种官职。
大顺水师本来在进入安南海域以后,为了避免生事,就主动撤走。然而一些南洋延平公司的股东,却急于追剿华南海盗残部,好多回自己损失的财物,便唆使一些隶属于延平公司的船只擅自传入阮主政权的海域内,对阮主政权的水师及华南海盗余部同时发起进攻,将顺朝拉入到了这场绵延多年的安南内战里。
但是当时郑主政权的首领清都王郑梉才干有限,远远不及阮主阮福濒善战。
清都王郑梉获得了顺朝水师的支持以后,就冒然派出御林军,试图在大顺水师的协助下,采取浮海进取的方式,绕开安南中部和南部的一系列山河险阻,直取阮主政权的大本营。
结果在登陆时,郑主军队与顺军水师互相不协调,仓促登陆的郑主军遭到了阮主军的激烈反击。
阮福濒驱使大象百头直奔敌阵,继而步卒冲锋,郑军不敌后撤,又遭到华南海盗的袭扰截击。此战郑军损失惨重,光是被生俘的士兵就达3000余人之多。
此战以后,大顺军不得不更深层次地介入安南内战,为了保障郑主政权不被阮主政权的北伐反击摧毁,李来亨命大将马重禧率领顺军精兵一万五千人进入安南地区作战。
第八百九十五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
先是协助清都王郑梉的儿子西定王郑柞,出兵彻底消灭了割据高平的莫朝残余势力。接着马重禧又领兵南下,在乂安挡住了阮主政权的北伐军。
当时阮主政权已经和孟加拉的后西明王朝建立了密切联系,大顺军在阮主北伐军的俘虏里,发现了不少西营故人。
马重禧将这些西营的老朋友们,全部送回开封,受到了李来亨的特别优待。
此事让大顺朝野上下逐渐开始高度重视起了孙可望在印度的发展,这些年来,由于山海重阻远隔,顺朝只是大概知道西营在天竺那边大致站稳了脚跟,但孙可望的势力到底发展成了什么样,兵力几何、人民几何、版图几何,就一概不知了。
如今看来,西明已经可以远到安南南部,支援阮主政权北伐,则其势力绝对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