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他接过命令,先向东快速走下山去,跑到一个隐蔽的山沟,从留守的骑兵那里领了一匹马,套上盔甲,便沿着山脚一路向东北方去了。

……

这支姜家骑兵出营后,并未直接向东海控制区奔袭,而是压慢了步幅,以正常行军的速度,往高密县的方向开进。他们这次出动,不是为了侦察,而是为了小规模袭扰,所以要保持马力留待明天再战。

带队的是乳山县人赵与赢。他父亲当初就是为姜家效力的骑兵百户,他自幼习武,骑术精湛,前几年补了父亲的缺当了百户。后来跟大军南下,打了几场顺风仗,表现得还不错,又跟李璮军中的蒙古人请教了几下,自觉技艺与他们也不相上下了,所以很是自负。

前不久,他手下几个游骑前往胶州侦察敌情,结果居然折了两个好手,剩下三人丢盔卸甲跑了回来,让他感觉颜面大失。

虽说逃回来的三人将东海骑兵吹成了百战精锐,但赵与赢心里清楚,东海贼才起事几个月,能练出什么骑兵?顶多是招募些会骑马的游侠流氓罢了。多半是这五人大意不察,比如破了村子想找点乐子,或者抢了酒喝多了,然后被贼人趁机偷袭了。为此他很是气恼,多次向姜思明请战,想去找回场子。

不过姜思明对此倒是颇为慎重。他这几个月来不断听到有关东海人的坏消息,一开始是愤怒,但后来听多了,对这个对手也越来越重视。

虽然理论上东海人确实不该有精锐的骑兵,但他们小手段那么多,说不定真有呢?

正好这几天天降大雪,他便命令侦察的游骑暂且撤回来,先找来一些来往胶州的诸城商人和前来投奔的胶州士绅问话。不过这些人说法各异,大都是道听途说,问了几天也没个明确的说法。

这样下去对敌情两眼一抹黑可不行,于是他想了想,等到雪过天晴,干脆让赵与赢带了一百骑去高密-胶西一线袭扰。

东海人就算能找来几个马术好手,但几十人怎么也凑不出来吧?如今河水封冻,骑兵在平原地带行进自如,年前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征收补给也容易。如果敌军过来阻拦,自己这边掌握了机动性优势,遇到小股敌军,可以上去试试斤两,遇上大队敌军,朝另一边转进便是。敌军左支右绌疲于奔命,而我方可以从容突围,如果敌军按兵不动,我方正好将他们的部署一一探查清楚。

拥有优势骑兵的一方,无疑在战争中占据了极大的主动性,这也是蒙古铁骑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队伍行进到一条大河旁边,赵与赢命令大队暂且休息一会儿,派出几名游骑过河查探附近情况。骑兵们纷纷下马活动腿脚,一批资历浅的去下游河边破冰取水,其余有的拿出豆料喂马,有的就地吃起了干粮。

没过多久,前去侦察的游骑返回了。河另一边没什么动静,只在东边有个小村子。

赵与赢听了报告,略一思索,问道:“现在离高密城还有多远?”

领头那个伍长回道:“差不多二十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