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页

实际上,妇幼保健医院是近年来卫生系统最大的成果之一。

虽说已经研究好多年了,但是一直到现在,卫生部在“治病”这方面都进展不大。别说什么疑难杂症了,就是平常的头疼脑热,他们都没有对症治疗的办法,如果治好了,那基本是自愈的。卫生部能做到的,也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卫生”工作。也就是推广卫生习惯,清洁环境,隔离病菌,整顿饮食,预防病从口入等等。

但纵使只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住进东海医院的病人,就算只能靠自愈,但在干净的环境和合理的饮食调养下,自愈得也比别的地方快些。而这套手段效果最显著的科室就是妇产科。

幼儿的抵抗力远逊于成人,也就成为了恶劣环境的最大受害者。后世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当下大多数地方糟糕的卫生环境下,竟然有超过一半的新生儿活不到五岁,简直惨绝人寰。这就导致了古代社会在出生率相当高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却并不高。

但反过来说,只要改善卫生状况,幼儿夭折率就会快速下降,成为最大受益人群。因此,妇幼保健工作也就成了卫生部最重要的攻关方向之一,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经过东海医院妇产科护理的母婴夭折率很快降到10以下。这是个可以轻易察觉到的变化,因此这个医疗部门很快在民间打出了名头,甚至有成为东海医疗体系的招牌的苗头。

最初,限于社会风气影响,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家的产妇送到医院来,进妇产科的都是商社自己的劳工。后来,随着名声逐渐打了出去,卫生部又开始举办“接生培训班”,招收那些在民间从事接生工作的稳婆,给她们培训相关的卫生知识,并且进行考核、颁发执照。这些稳婆持证开始工作后,又进一步把东海妇产科的名声传了出去。最后,条件才终于成熟,卫生部开始在城市中建设专业的妇幼保健医院,居民们也能接受这一点了。妇幼保健院很快成了能与坤位的卫生部直属医院并驾齐驱的大医院,为有效出生率的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据卫生部的统计,去年一年,仅是通过各医院和持证稳婆诞生的婴儿就有五千余人。以此推算,整个东海国每年的新生儿怕不是有五万以上。纵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如前面的五千婴儿那么幸运,没法从出生开始就进入了东海体系之中,打疫苗、读小学、考中学……直到进入社会,但相比这个世界其余仍然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下的同龄人来说,他们无疑也是相当幸运的。

在他们之前,已经有近万儿童受到这套体系的浸染,掌握了划时代的知识,命运也随之而改变。而随着他们的逐渐长大,这一股与时代完全不同的力量也必将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第513章 辛记丝绸厂

1266年,5月11日,中央市,二环区艮甲位,辛记丝绸厂。

热气腾腾的缫丝车间中,辛守成正在视察一台新添置的复摇机的运行情况。

“复摇”是纺丝工作中必备的工序。在上一道工序,女工会从热水煮过的蚕茧中抽出蚕丝绕在小号的丝框上;而在这道复摇工序,资深女工会把这些小丝框上的生丝重新卷绕成大卷,便于下一步的纺织。

复摇看上去只是把蚕丝重新缠绕一下,但实际上却是个相当依赖经验和手艺的工作,因为新绕而成的丝卷必须形状规整,且张力合适,不然纺织的时候就容易断裂或迟滞。这就需要女工复摇的时候仔细掌握好手上的力度,新手可做不来,必须请资深女工上手才行,而“资深”从来都是稀缺资源。

不过中国丝织业足有千年历史,这么长时间下来也积累出了不少丰富经验,其中就有一种机械“复摇机”,能够帮助女工控制复摇的力度、加快速度,对整体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大有助益。

辛守成眼前的这台复摇机,便是他从江南买来原型,请城阳工厂仿制而成的大号版本,用了不少铁骨,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有了这台机器,只需一个资深女工脚踏驱动、手上掌控着进度,再有一个新女工在旁辅助,一日便可处理数百斤的生丝,足够这一整个车间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