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朝廷刚打完一场西征,暂时无力再次出兵,不过不妨碍他们在朝堂上口诛笔伐互相指摘,文斗倒是比武斗还热烈。
本来东海人这次蹬鼻子上脸,让东进派一时占了上风,但经刘秉忠这么一番胡搅蛮缠,局势竟然被扳了过来,南下派再度把控住了局面。不过东进派也不肯认输,再次跳了出来反击,一时间大殿中唇枪舌剑,好不热闹。反倒最初的肇因,东海人出现在黑水流域的事被忽略了。
忽必烈铁青着脸看着他们,不过心里却松了一口气。他本来对后续的进取自有计划,现在尚不是大战的时候,只是出于面子考虑不得不怒一下,现在群臣们吵了起来,混淆了重点,反倒有台阶可下了。
“既然如此,”忽必烈扫视了一眼下面的群臣,盘算着使节的人选,“那就先遣使去质问东海国,就让……”
“报!”
正在此时,殿外却突然又有一份急报传来,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走上前去,取过信件,小步快走呈给了忽必烈。
信件的封面用蒙汉双语写成,其中蒙文是今年作为“建国贺礼”一同颁布的“新制蒙古字”,也就是国师八思巴结合藏文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字型方方正正的,看上去和篆字有些像。后世这种文字已经消亡,不过颇具艺术价值,有些蒙古族同胞会在装饰用途使用。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字在,使得不识汉字的忽必烈也能看懂上面的内容。
不过,当他看到是辽阳东京总管府送来的急报,不禁皱了皱眉头,拆开之后,先是扫了一眼,然后立刻气血上头,细读了一遍,就把信狠狠地掷在了地上,大吼道:“高丽反了!东海蛮子也反了!”
什么?!
群臣听了,立刻面面相觑……高丽反了是什么情况?这怎么又牵扯到东海人了?!
之后,忽必烈命太监将信读了一遍,他们才明白了信中说的是什么事。
实际上信中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今年盖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移民的踪迹,他们在原已荒废的熊岳县一带屯垦(盖州位于辽东半岛西岸,原有建安、汤池、熊岳三县,但乱世过后人烟稀少,其余两县全部并入建安县中)。这事确实奇怪,但因为移民们只是种地,并未有侵略迹象,所以辽阳路并未立刻上报,直到第二件事的发生,才让他们意识到大事不好,快马加鞭把急报送了过来。
第二件事就是高丽权臣林衍造反了!
今年初的时候,高丽国王王禃遣使来报,说国内诛杀了权臣金俊。这本是好事,金俊在之前的十几年里一直把持高丽国政,对朝廷的要求百般推诿,让忽必烈很是不满。他若是死了,自然是大快人心的。此事甚至成了元朝立国大典上的“功绩”之一。不过,等到前不久,王禃派他的世子王愖入朝,而当王愖到达辽阳并向留守官员哭诉之后,他们才知道事情完全不是这样。
金俊确实被诛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忠于朝廷的王禃就此掌权。恰恰相反,诛杀金俊的是他的手下林衍,而这个林衍与东海人关系密切,并且一向对蒙古人持强硬立场,干掉金俊之后就立刻废黜了王禃,转而扶持他弟弟安庆公王淐即位,夺取了高丽的国政大权。在此之前,金俊尚且知道与蒙古人虚与委蛇,逢年过节多少象征性送点礼物过来,但林衍掌权后,立刻停止了所有表示臣服的行为,要对朝廷抗拒到底了!
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合着这事是有预谋的。越境屯垦的一定是东海人,他们是为了侵略辽阳路,与高丽人里应外合,夺取辽东!所以官员们立刻就写信报来长安了。